6 月 14 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深圳市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正式挂牌,将通过应用物联网医学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将目前诊疗模式提升到同质化流水作业工程。未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图码深维和深圳市人民医院还将共同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肺部小结节和肺腺癌增多
据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介绍,最近 10 年,新发肺癌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
一是很多肺癌患者是不吸烟的女性。女性肺癌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女性二手烟暴露、室内油烟与燃料污染、室外空气污染有关,也与基因易感性有关。最近美国有研究表明,美国亚裔女性的肺癌发病率比其他族群高出 40%。在美国相对无污染,不吸烟的条件下,亚裔女性的发病率仍然较高,说明基因背景(基因易感性)对肺癌发生是有影响的。
二是肺部小结节也越来越多,肺腺癌越来越多,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现象。根据判断和推测,PM2.5 所致的肺癌都是肺腺癌,这和它对肺泡细胞的破坏有关。
此外,尽管高发人群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遗传背景在肺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家族直系亲属当中有人患癌(不管哪个器官)或自身有癌肿病史,那么易感性就强一些。
肺小结节九成多是良性
据市人民医院院长邱晨介绍,随着百姓健康意识的提升,CT 筛查肺癌体检理念的转变以及 CT 分辨率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潜在人群得以发现,越来越高比例的早期肺癌得以诊断和及时干预,整体预后大幅改善。
不过查出肺部小结节不一定就是癌。王光锁表示,90% 多的肺部小结节都是良性的。小结节的恶性概率判断是确定后续是否需要干预的唯一因素。目前国内外成熟的方案就是依赖胸部 CT 判读。肺部小结节 CT 判读高度依赖影像学的专家判断,包括胸外科、影像科、呼吸内科医生,多学科联合诊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诊断水平。
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已经建立了胸外科、影像科、呼吸内科等九个专科组成的协作组,引入了人工智能、基于 cDNA 甲基化的液体活检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降低漏诊和误诊的几率,抑制住 " 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 问题。
中心 +AI 推动诊断同质化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系统(AI)已开始扮演起 " 专家的好帮手 " 角色。在肺小结节是否癌变的诊断上,成熟的 AI 系统,通过大数据初筛,读片的诊断符合率已达到 85%-90%。
如何让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判断更规范、精准?邱晨表示,设立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深圳市人民医院分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图码深维共同成立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目的就是通过应用物联网医学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积极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将目前诊疗模式提升到同质化流水作业工程,缩小各级别医院、各级别医生在时间、空间、经验、资源上的差别,同时推动区域临床、科研大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积极探索学科建设和疾病诊疗的新模式创新,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也表示,目前全国各地人工智能在辅助医生阅片、诊断方面处于无序状态,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接下来将做好规范化培训,使 AI 更好帮助医生去识别错误,当好医生的好帮手。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深圳市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挂牌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林隆杰 责编 陈逸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