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2019 年 6 月上旬,已故以色列作家阿摩司 · 奥兹的长女范妮亚 · 奥兹 - 扎尔茨贝格尔应邀首次访问中国,出席译林出版社在南京先锋书店举行的纪念沙龙,同钟志清、但汉松等中国学者、翻译家以及广大读者一起,纪念父亲阿摩司 · 奥兹与中国的深厚书缘,以此正式开启国内奥兹纪念活动的序幕。
△奥兹父女照片 Loulou d'Aki. 摄
书籍与儿童,两者必须相遇
1939 年,奥兹出生于耶路撒冷,他是以色列文坛国宝级作家,也是时至目前在中国被译介最多的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译林出版社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译介阿摩司 · 奥兹的作品到国内,《爱与黑暗的故事》《我的米海尔》《乡村生活图景》《朋友之间》,这些作品给国内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让我们了解奥兹笔下的世界。2018 年年末,奥兹因病去世,终年 79 岁。但他的作品仍然继续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
奥兹的女儿范妮亚 · 奥兹是一位历史学家。在范妮亚眼中,父亲奥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父亲、朋友和家庭成员,事实上,并不是每位伟大作家、艺术家,都是伟大的父亲和家庭成员。范妮亚从 3 岁开始就坐在父亲膝上听他讲故事和各种各样文学的道理,包括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读书、时间与永恒等等话题。等她从牛津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以色列海法大学的教授,身兼欧洲犹太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父女二人的讨论还在继续,讨论的话题也进一步拓展:男人女人的关系,历史真实与文本真实,民族文化传承,传统与创新 …… 直至二人达成一致见解:将这些讨论与思想碰撞记录成书,最后形成了她与父亲合著的这部文学随笔集《犹太人与词语》。关于犹太民族,你想了解的一切,都在这本书里。奥兹曾许诺:" 此书出版时,我将再来中国,或许跟范妮亚一起。" 令人扼腕的是,奥兹先生的第三次中国之行已经成为永远的遗憾。
△《爱与黑暗的故事》
不同于以往翻译过来的奥兹作品,《犹太人与词语》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在范妮亚看来,其中最值得分享的是犹太人的历史。" 犹太民族作为非常小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上有一些经历过失败和挫折,却在历史上有浓墨重彩的时刻。我们小民族正在用自己笔写下历史,与世界分享我们的历史进程。"
范妮亚说,3000 多年前,犹太人的祖先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一是要用笔记录他们的律法、哲学、历史和诗歌;二是每一位犹太儿童,从 3 岁开始就要学习读写。无论小男孩贫穷还是富有,出身何种家庭。这两个决定是改变犹太民族的重要决定。" 这些儿童只需要待在家庭,待在他们村落里,就可以得到教育。这也使得家里的姐妹可以接触到文化。所以,当时犹太民族的女性也都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
范妮亚说,如果说犹太民族有什么 " 最终秘密 ",那就是书籍与儿童,这两者必须相遇。
△《乡村生活图景》
爱有多大,黑暗就有多大
阿摩司 · 奥兹曾在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写道,小时候 ,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化身成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作家生涯里,他坚持每天清晨 4 点起床,散步,然后就坐下开始写作,奥兹用他写故事的专属黑笔和写评论的专属蓝笔,留下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奥兹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包括以色列国家奖、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及国际弗兰茨 · 卡夫卡奖等。他生前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几乎每年都在赔率榜上遥遥领先。
学者、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但汉松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奥兹作品的主题,那就是 " 家庭 ",如果两个词概括,就是 " 不幸家庭 "。《爱与黑暗的故事》这部书给他以非常大的冲击力,奥兹将遥远国度的故事和熟悉的家庭生活、朴实的经验结合起来,让他觉得非常震惊。
值得一提的是,奥兹出生于一个会很多语言的家庭,奥兹的父亲能读 17 种文字,能说 11 种语言,母亲能讲四五种,这样的家庭在当时耶路撒冷并不是特别罕见。不过,掌握多种语言的这项技能,对他们来讲,不是幸福,而是 " 一种魔咒 ",一种文化上的特别大的负担—— " 他们需要在这样的不同文化当中去寻找,去构建自己非常散落的文化身份,去知道自己是谁 ",但汉松说。尽管奥兹的英语非常好,但他选择用希伯来文写作,用这样古旧的语言表达最新的生命体验,讲他的国家,讲家庭的故事,这非常难得。
在但汉松看来,奥兹写了 40 多本书,如果读者想亲近奥兹文学世界,首选还是《我的米海尔》,因为这本书足够短,他不建议大家一上来就读《爱与黑暗的故事》,因为它有 600 多页,而早年写的《我的米海尔》,就在为后者做准备。" 奥兹一直想讲他母亲的故事,《我的米海尔》讲爱的失败,爱的徒劳,爱有多大,黑暗就有多大。奥兹想成为书,但其实书在他父母的婚姻当中,是一个不幸的媒介。他的父亲天天钻到书里寻找崇高知识,他的母亲寻找激情,在耶路撒冷没有办法找到这种激情,所以无边无际恐惧。大家读了最早的《我的米海尔》,再来读《爱与黑暗的故事》,我相信你会有更大的耐心。"
此外,但汉松还推荐奥兹关于中东问题的非虚构写作,尤其是 1980 年代写的《在以色列土地上》,奥兹以报道者身份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也包括巴勒斯坦的人。
△《我的米海尔》
奥兹的中国情缘
奥兹特别有中国缘。从上世纪 90 年代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他的首批五本图书开始,奥兹热便在中国发酵,从未降温。1998 年出版的《我的米海尔》引起强烈反响,荣获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该书也是奥兹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奠定了年轻的奥兹的文坛地位。2007 年,奥兹公认的巅峰之作《爱与黑暗的故事》中文版首发,以绵密细致的文字,娓娓叙说一个犹太家族和整个犹太民族百余年间的兴衰起伏。奥兹先生同年 8 月至 9 月访问中国并参加一系列公开活动。他发表演讲说:" 我曾经无数次地来到中国,不过那是在梦里,现在我真的来了。请别问我现实的中国和我梦里的中国有什么不同,因为我觉得自己还在梦中。" 奥兹此行收获了众多中国作家和学者的推崇。莫言、阎连科、毕飞宇、池莉、徐坤、徐则臣、许知远等纷纷成为他的忠实粉丝。2012 年译林社开始以文集形式推出奥兹作品。2016 年,奥兹第二次受邀访华,接受首届 21 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授予的年度 " 国际文学人物 " 奖,并出席《乡村生活图景》首发式。同年,此书入选 " 大众喜爱的 50 种图书 "。中国读者再次被这位以色列老人的魅力吸引和征服。
斯人已逝,唯书长存。据悉,在《犹太人与词语》之后,译林社还将推出《咏叹生死》和《反叛者》的精装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