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晚饭后,南山区豪方天际小区居民徐阿姨都要做一项工作,将家里的垃圾带到楼下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按 " 玻金塑纸 "" 其他垃圾 "" 厨余垃圾 " 分类投放。随后她立即从业主 " 变身 " 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小区 3 栋楼下的投放点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指引。截至今年 6 月份,南山区已有 120 个小区实现了 " 集中分类投放 + 定时定点督导 " 的垃圾分类模式,296 个投放点每晚 7~9 点会有徐阿姨这样的督导员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进行引导。
▲督导员徐阿姨在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深圳 2015 年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随后又推出了九大分流分类体系,印发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 ",甚至将制定条例,把践行垃圾分类上升到法律层面。
市一级部门负责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区一级部门负责回收平台的搭建,而负责动员市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的重任,就落到了街道、社区层面。南山区南头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就打造了一个 " 南头样本 "。
三级联动推进垃圾分类
2018 年,南头街道垃圾分类绩效考核在南山区取得第一名的佳绩,首批实行楼层不设垃圾桶、集中分类投放的 16 个小区,都顺利完成了投放模式的变更。
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学郭表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目的是让环境提升,让居民获益,应高质量推进。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南头街道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并专门编制了垃圾分类专项工作预算,从人力和财力进行了支持。在制度上建立了垃圾分类三级联动机制,从街道、社区工作站和物业小区三级层层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主体责任上,加强了对物业公司的检查和沟通、加强了对中标公司的考核,推动各方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督导员助力小区垃圾分类
作为督导员的徐阿姨每晚 7~9 点会穿上义工服,值守在集中分类投放点进行督导。豪方天际目前入住居民 1100 多户,小区物业公司张经理介绍,小区一开始就没有设置楼层垃圾桶,早在业主办理入伙时,物业就要求他们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共同维护小区乃至城市环境。
徐阿姨表示,她从去年就开始担任督导员,小区业主一般是周边高科技公司的员工,素质较高,大家分类投放都很自觉。目前南山区已经实行楼层不设桶、集中分类投放的 120 个小区中,共有 296 个投放点,意味着至少有相同数量的督导员每天在履行督导义务。这些督导员以前主要来自义工、街道和社区的党员,现在则一般在小区业主中培训发展。
督导员们每晚在一款小程序 "E 嘟在线 " 打卡上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全区 296 个投放点督导员实时在岗情况。
▲ "E 嘟在线 " 可实时查看督导员上岗情况。
业主感叹:楼道清洁 小区文明
豪方天际居民刘先生对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的模式表示理解,以前他住的小区楼层设有一个垃圾桶," 所有垃圾都扔一个桶里,只能由清洁工阿姨再去分类,拣出纸皮、瓶瓶罐罐拿去卖。" 去年搬进新小区后,刘先生一开始也感觉楼道不设垃圾桶不是很方便,但楼道里很干净,邻里之间也不会因为垃圾桶的摆放位置而产生纠纷," 习惯了就觉得挺好。" 刘先生说。
刘先生家的垃圾,现在经常由 6 岁的女儿来投放。他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适合干复杂的家务,但是让孩子一起把垃圾分类并带下楼投放,不但可以培养她责任心,还可以增加环保知识。此外,刘先生还认为,小区居民认真践行垃圾分类,也让人觉得邻居们的素质都挺高的,住在这里觉得温馨、很有安全感。
就记者向多名督导员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参与率较高,但分类准确率还需要有个提升过程。大多数居民对常见的玻金塑纸分类都能准确投放,但有的居民认为污染了的纸、塑料袋、塑料饭盒可以回收,这些其实应该投放到 " 其他垃圾 " 焚烧处理。厨余垃圾的投放准确率目前只有三成,主要是里面容易参杂餐巾纸、牙签、塑料餐盒等杂物,此外有的居民连塑料袋一起投厨余垃圾桶。正确做法应该是将厨余垃圾倒入对应垃圾桶,被污染的塑料袋则按 " 其他垃圾 " 投放。
深圳晚报记者 陈龙辉 通讯员 陈佳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