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6-19
玉雕大师汪德海:一根S线惊艳玉雕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实习生 徐可 记者 胡玉梅 / 文 苏蕊 / 摄)一块玉石,究竟能承载多少东西,是云雾缭绕的仙境、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还是神态各异的众生像?在首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首届中国玉雕艺术大师、首届中国工美艺术大师汪德海的眼里,一块玉石,就是一个世界。

入行 41 年来,只要汪德海看上的玉石,他总能换着让它们 " 活 " 起来,变成女娲补天、蔬菜瓜果 ……

△作品《霄汉迴翔》

△作品《羽鹤仙踪》

6 月 28-30 日," 中国玉珠宝交流大会 " 将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举行,届时,汪德海将带亲手雕刻的作品赶来参会。

汪德海和玉雕是如何结缘的,他有什么样的艺术人生?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扬州,听他讲述那些或清苦、或快意的故事。

△汪德海

他的眼睛就是 " 照相机 "

在扬州市湾头镇北街 88 号,扬州金鹰玉器珠宝有限公司里,工人正在忙碌着。作为该公司的总工艺师,汪德海的工作室便在这里。

一走进工作室,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玉石块吸引了现代快报记者的目光。" 你们别看这些玉石块看起来像边角料,在我手上它们都能‘活’起来。" 汪德海拿起一块棱角锋利,不怎么规则的玉石,在上面细致地刻画了一幅观音像,这块玉立马变得灵动有生命 ……

1978 年,汪德海考入扬州玉器厂学艺,那年,他 17 岁。按他自己的话说," 家里穷得什么都没有,必须得努力。" 刚进厂的时候,汪德海被分配到人物车间。" 人物车间可不好进 ",他大手一摆," 知道为什么吗?别的东西,比如神仙、猛兽,普通人都没怎么见过。但是人物不行,大家天天看人,人物哪里刻得不对,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在最难的车间,汪德海学了一身的本事。当时,厂里的设计员和生产工人是分开的,汪德海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短板。" 我一个人学两个人的事儿,白天雕刻,晚上画画,12 点之前没有睡过觉。"

从进厂开始,汪德海自学了整整 6 年绘画。他常常去设计员那里观摩画稿,晚上回去凭记忆 " 默写 " 下来。有些复杂的画稿一时记不清,他也不慌,第二天接着去看,回去再继续画。几年之后,他的画稿整整装了三麻袋。" 有时候别人也不给我看画,我说我看一眼还不行吗?结果这一看,晚上回去,画稿就出来了。"

久而久之,他在厂子里 " 看 " 出了名声。" 人人都说,汪德海的眼睛就是照相机 "。对于这个名号,汪德海很骄傲。

一根 S 线惊艳玉雕界

作品《女娲补天》

2007 年的中国玉石雕刻作品 " 天工奖 " 评奖现场上,汪德海的《女娲补天》惊艳了所有人。作品的焦点聚集在上半部分,空旷的天际,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纵身飞扬,双手高举,身上的飘带动如流水,贯穿天地,而且几乎悬空浮于玉雕之上 …… 后来,这件作品摘得了金奖。

" 女娲的飘带纵贯天地,是一根优美的 S 线。这根 S 线,让整个作品有了音乐的韵律之美 "。汪德海说,这根线条,是他酒后的突发灵感。" 当时这块原料放在我的办公室差不多有一个月,一直不知如何下手。有一天我在家喝酒,心里想着玉料的事,有点烦闷。它到底用来做什么?说来也神奇,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根 S 线条。第二天早晨,我拿一根笔,‘哗’一下,在玉石上画了一根修长的 s 线。当时头脑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念头——这根 S 线要天地贯穿。"

有了设计稿,制作的过程也比较曲折。《女娲补天》中的女娲,身体的多个部分是完全悬空的,比如女娲纤细的头发、胳膊、飘带,都只有一点与玉石相连,中间甚至可以插入一支铅笔。当时,雕刻工作大致完成,只剩这几处,需要将它们与玉石连在一起的地方全部去除。雕刻工人们没人敢上手,汪德海眉毛一竖:" 那怎么行?" 于是,他亲自动手,一点点把它们琢空。" 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是吊着的,只要手稍微抖一下,作品就全毁了。"

好在,汪德海的 " 点金手 " 发挥稳定,S 线被完美雕刻出来。

(扬州金鹰玉器珠宝有限公司供图 编辑 高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