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6-24
深晚报道|费英英:希望大家更加关注这群特殊孩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晚报》连续 3 天报道了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费英英坚守在孤残儿童护理一线 17 年、扎根河源市龙川县的乡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断传递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近日,深晚记者与费英英进行深度对话,倾听她内心的声音以及她与孤残儿童难舍难分的故事。

深圳晚报:当时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来深圳?

费英英:我在重庆民政学校(现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的是社区康复专业,2002 年毕业后,一直在思索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父母希望我待在老家浙江湖州发展,而我又十分憧憬外面的世界,很想到一座自己喜欢的城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选择深圳是因为这里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特别适合满腔热情的年轻人好好闯荡一番,那时刚好看到成立不久的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正在招聘护理员,我毫不犹豫就报名应聘。成功被录用后,我心里特别激动,马上收拾行李就赶往深圳。

深圳晚报:刚开始照顾孤残儿童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费英英:刚来时跟自己想象中有些不一样。那时福利中心各种硬件、软件设施不太完善,工作条件也比较艰苦。我刚来时主要负责照顾弃婴,这些孩子很多都患有残疾,或者患有脑瘫、先心病、智力障碍等疑难杂症。虽然学过相关护理,但第一次接触这些孩子内心还是很担心自己能不能把他们照顾好。

▲费英英给中心儿童喂饭。 受访者供图

跟照料普通孩子相比,护理孤残儿童要更加费心,有些孩子吞咽功能比较差,需要把食物通过吸管一点点滴进他们嘴里,喂一顿饭经常要花一个多小时,而且注意力要特别集中,生怕他们呛到。我们每天还要给行动不便的孩子洗澡,有些孩子很重,要用全身的力气才能抱起来,频繁弯腰让我们经常腰酸背痛得无法走路。这些孩子一刻也不能离开护理人员,我们就三班倒进行 24 小时轮岗,工作既琐碎,强度又很大。

除了要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繁琐的工作流程、超大的工作强度,我们还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来,因为一墙之外就是充满机会的世界,如果过不了心里那关很难坚持下来,我觉得这份工作需要大爱和耐心支撑起来。

深圳晚报:" 英英妈妈 " 的称呼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费英英:孩子奇奇叫我的那声 " 妈妈 " 不仅是世上最美好的称呼、最动听的声音,还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和职业生涯。一起入职的 18 名同事相继辞职后,我也有些犹豫不决,但这一声 " 妈妈 ",让我坚定地选择留下来。因为孩子们渴望爱的眼神,为了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我决定给这里所有的孩子当 " 妈妈 "。

这些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很多从小被遗弃,他们渴望得到照顾和关爱,我觉得能给他们当 " 妈妈 " 也是我的荣幸,让我有机会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当看到孩子们渐渐长大、每当听到孩子们叫我 " 妈妈 ",心里都特别欣慰、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深圳晚报:你照顾过 1500 多名孤残儿童,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费英英:我记得刚来中心那年冬天接收过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个婴儿体重刚过 1 公斤,她的头可能比我的拳头还小,看到后内心像针扎一样,当时觉得无论如何要把她养大。大家也特别心疼她,还给她取了个外号叫 " 老鼠妹 "。

" 老鼠妹 " 因为早产而且发育不好,身体状况很差,当时中心还没有保温箱,我们就用灌满热水的奶瓶包上几层布放在她的腋下保温。她每次只能喝 30 毫升左右的牛奶,我们就每隔一小时喂她一次,让她吸收更多营养。先按比例配好牛奶,用手背一遍遍试好温度,然后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再轻轻地把奶嘴放到她嘴边,一滴一滴地喂她。" 老鼠妹 " 睡觉很不踏实,我就一直抱着她,然后哼着小曲哄她入睡。在科学护理和精心照顾下," 老鼠妹 " 一天天长大,身体也逐渐好起来,10 个月的时候长到了 5 公斤,非常讨人喜欢。

不久后她被一个爱心家庭收养了,我内心既为她高兴又不舍得她离开。她被领养那天我吃不下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静静地给她洗澡、为她换上漂亮衣服,喂她吃了在中心的最后一顿米糊。" 老鼠妹 " 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照顾过的 1000 多名孩子的缩影,我对每个孩子都会倾情投入 " 妈妈 " 的情感。

深圳晚报:能跟我们聊聊小观山的故事吗?

费英英:小观山 4 岁时被遗弃了,送来时患有严重的脑积水,我经常照顾他,他也很依赖我。2005 年 9 月的一天,我正在休假,中心来电话说小观山病情加重,要立刻去医院做手术。我马上赶回中心把孩子送往医院,手术后孩子昏迷未醒,身上插着引流管,还打着点滴。我就一直守护在他身边,怕出现其他情况,当时彻夜未眠。

第二天晚上,孩子还没醒过来,我给他洗脸、换衣服、用棉签蘸水喂他,不断呼唤他。同病房的病人家属问我:" 小姑娘,他是你弟弟吗?你家里人怎么不来呢,今天可是过节啊。" 听我说了孩子的情况,那位病人家属叹了口气,还递给我一块月饼。我才想起来那天是中秋节。我打开手机,屏幕显示有 17 个未接来电,都是远在家乡的妈妈打来的。我赶紧回拨过去,一听到妈妈的声音我就哭了,过了好久才憋出一句话:" 对不起,妈妈。我在照看一个生病的孩子,他没有妈妈 ……"

第三天下午,我给小观山喂水时发现他的手指动了一下,就赶紧不停叫他,10 分钟后,小观山终于睁开了眼睛,他虚弱地说:" 英英妈妈,我在梦里听见你叫我了。" 我抚摸着他的脸,提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放下了。看着小观山一天天好起来,我觉得自己的所有辛苦都值得。

深圳晚报:你能记住福利中心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喜好,怎么做到的?

费英英:可能是因为自己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上面吧,我每天都会接触福利中心的每个孩子,很耐心地跟他们聊天、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画画,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喜好更方便我照顾和哄他们。没什么诀窍,只要用心对待、认真负责就能做到。

深圳晚报:为什么决定去河源龙川乡村扶贫?

费英英:这是一名普通党员的责任和义务,除了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我也想尽自己能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到一线帮助基层困难群众,能更好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跟照顾孤残儿童的初心是一致的。希望通过自己两年的努力,能够帮助当地 60 多户贫困户真正脱贫。

▲费英英搬运救灾物资。 受访者供图

深圳晚报:在河源扶贫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费英英:6 月份那场水灾让我印象最深刻,特别感谢宝安区民政局号召爱心企业为灾区送来价值 10 万元的赈灾物资。洪水无情人有情,很多灾民接过工作人员的物资时都热泪盈眶,激动地说不出话,不断地给我们竖大拇指。

有位 66 岁的老人谢文权让我感触很深。他的房子在暴雨中被崩下来的山体压塌了,他望着一堆废墟老泪纵横,看着特别难过。他说房子是他们一家用尽半生积蓄才修建的,现在房子没了家也就没了,我听到后流泪了,不停地安慰他不要伤心、不要气馁,我们会一起帮助他重建家园。

深圳晚报:在河源和深圳来回奔波辛苦吗?

费英英: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洋田村,从深圳过去要先坐三个多小时火车到县城,然后再换乘大巴,再坐一两个小时才能到。但我每周或者节假日都会回到深圳,因为福利中心的孩子还需要我的照顾。这两件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不觉得辛苦。

深圳晚报:相关报道引起了极大反响,你的想法是什么?

费英英:感谢《深圳晚报》的连续报道,让更多人对孤残儿童和一线护理人员有更深入的了解。感谢众多网友和市民的鼓励,真心希望大家更加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给他们更多关爱,一起行动起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