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号 · 2019 · 梁宇 " 个展海报
" 虽然梁宇身处都市化发展迅猛的当代城市里,但他却对工业文明遗产有着深厚的眷恋,把它们视作文化的 " 化石 ",在将其转为创作主题时,其中贯注着他早年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说。近日,由中国美协、广东省美协、武汉美术馆主办的 " 信号 · 2019 · 梁宇 " 个展在武汉美术馆展出,展出了梁宇的架上绘画、装置作品、图像及影像作品。
《月台 · 岁月》 120×90cm 2019 梁宇
《月台 · 列车》 120×90cm 2019 梁宇
架上绘画是构成梁宇个展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他创作的 " 信号灯 " 等经典 " 符号性 " 作品。信号灯能够引领火车前行,是梁宇记忆中的真实物像,同时也有指明前进道路的象征意义。因此 " 信号灯 " 既是显像的,也是引申的。梁宇在创作中把信号灯置于空旷的主观意象场景里,不仅让信号灯有了观念性的意义,也把它引申为时代、背景及心境的象征性符号。
《月台 · 信号》 120×90cm 2019 梁宇
《月台 · 链接》 120×90cm 2019 梁宇
此外,具备同样象征性意义的还有作品中的油罐车和车厢,它们代表着动力和容量。在旷野上,它们虽气贯山河、色彩夺目,但却在大工业时代的背景下,在梁宇创设的主观现象场里却备显寂寥。
《月台 · 西站》 120×90cm 2019 梁宇
《月台 · 启程》 120×90cm 2019 梁宇
从本次展览中也能看到梁宇绘画风格变化的新轨迹。在他新近的 " 月台 " 题材画作中,无论是选题或是画面处理,均照顾了视觉的 " 中心 ",也更重视刹那间的 " 感觉 "。画家既表达了自由、放松的心境,也凸显了意念的主观性和当代性。
《月台 · 联通》 120×90cm 2019 梁宇
《月台 · 道钉》 120×90cm 2019 梁宇
梁宇在本次个展里也呈现出多元的创作面貌,在他新作的水彩画 " 红房子 " 系列中,梁宇借红房子描绘了心中的风景,那些热烈夺目的红色显然是在 " 观念为先 " 的主张下完成的,红房子的 " 方 " 与另一幅黑白水墨的 " 圆 " 构成了画家心中的 " 方圆 "。他在自由的创作王国里 " 率性而为 ",为热爱而挥笔,跟着心境去创作,找到了属于画家最幸福的时刻。创作技术上的成熟,反映的是梁宇 " 浑然天成 " 的创作才华和经过岁月淬炼的艺术修为。范迪安认为,梁宇的一些黑白主色调作品展现了神秘与静谧的气氛和空寂与苍茫的超现实意味,如同怀旧的电影镜头,将人们引入到历史的时空当中。
《信号 · 远方》 200×160cm 2011 梁宇
在展厅里,一面刷成黑色的墙上斜靠着一排结实厚重的枕木,在灯光的映照下,斜长的枕木投下了斑驳的倒影,宛若时光倒流的印迹。此外,几件老式手持信号灯、手摇电话机和铁路老物件也被摆放在结实的旧木箱上,这些未加修饰的装置作品展示着它们原本的自然和拙朴。
《信号 · 远方》 160×200cm 2011 梁宇
梁宇对工业时代的 " 观照方式 " 容易使人联想起美国画家格兰特 · 伍德的作品《美国哥特式》。伍德也是在认识到自己儿时的传统乡村世界将要不可逆转地逐渐消失后,开始认为描绘过去与现代之间的巨大鸿沟是很值得表现的艺术主题。梁宇与格兰特 · 伍德十分类似,他并非传统守旧之人,然而在他意识到自己孩童时期的大工业时代已逐渐从眼前消失,那种心情不可名状,用画作记录下自己 " 为了忘却的记忆 "。
《时光记忆 -1》 65×80cm 2014 梁宇
图像及影像作品是梁宇在近年来展览中出现的新部分,它们紧扣主题,与架上绘画相互映照。梁宇认为,创作不应该是晦涩难懂的私人化体验,而是与观者取得交流的媒介," 一见钟情 " 或是 " 回味无穷 " 都是画家希望获得的效果,得不到回应的作品或许可以孤芳自赏,但终究会因为没有绽放出更大的艺术生命力而留有遗憾。
《时光记忆 -2》 65×80cm 2014 梁宇
梁宇常以艾略特的诗句自勉:" 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 ……" 每一次展览,梁宇都尝试在艺术实践及策展方式上去突破,他把艺术汇入了深刻的自我体验和记忆提炼中,也融合进了时代的痕迹和集体的记忆里。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亚萌 实习生 宫剑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