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很多人都在纠结是去市属医院还是区属医院?现在不用纠结了,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给公立医院规划了发展方向:市属公立医院牵头建区域医疗中心," 主打 " 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区属公立医院建基层医疗集团,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近日,深圳市卫健委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 " 开刀 "。按照规划,2019 年 -2025 年,深圳要组建 23 个区域医疗中心、23 家基层医疗集团,形成 " 顶天立地 " 医疗卫生的新格局。
市属医院 " 建高地 "、区属医院 " 强基层 "
" 有的区属医院喊着做大做强,要建区域医疗中心;有的市属医院却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两类医院有时定位不清,容易‘掐架’。" 市卫健委体制改革和基层健康处处长李创说,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整个医疗体系运行不够高效," 我们希望整个医疗体系的‘机器’隆隆运转,而不是单个‘轴承’在转。"
按照《意见》的规划,2019 年 -2025 年,深圳要组建 23 个区域医疗中心、23 家基层医疗集团,形成 " 顶天立地 " 医疗卫生的新格局。市属医院牵头区域医疗中心," 建高地 ":对急危重症救治、疑难复杂病例进行会诊、转诊,引进和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人才,承接国家、省、市等各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引领带动全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区属医院 " 集结 " 在基层医疗集团," 强基层 ":推动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照护机构融合发展,为市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服务 , 做好居民健康 " 守门人 "。
区域医疗中心让危急重症有 " 定心丸 "
据了解,这 23 个区域医疗中心包括 11 个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1 个中医类区域医疗中心和 11 个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它们将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例,该院牵头建立市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区域医疗中心,给全市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吃了一颗 " 定心丸 "。2018 年全市常住孕产妇死亡率仅为 3.16/10 万。该院产科主任牛建民表示,将规划建四个支持保障平台,一是把全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专家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市级多学科联合救治专家团队,包括产科、ICU、呼吸、循环、消化等,联合出诊;二是运用 5G 远程会诊系统、陆海空快速转运系统等,建立快速转运和远程会诊平台;三是建立高危孕产妇早期识别和规范化管理平台;四是建立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广适宜技术。
" 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是在各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深圳人看病‘兜底’,把大病留在深圳。" 李创表示,区域医疗中心也将辐射到各基层医疗集团,在医疗协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构建 " 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 的分级诊疗体系。
基层医疗集团让九成患者 " 就地解决 "
李创表示,基层医疗集团重点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让 90% 的患者都能够在区属医院 " 就地解决 "。同时,要以 " 治病为中心 " 向以 " 健康为中心 " 转变,做好预防保健,让老百姓 " 少生病、少负担、少住院,看好病 "。
2016 年成立的罗湖医院集团已有成功经验。近年来,罗湖区居民发现家附近的社康中心越来越实用,社康的医生水平越来越高,常规的 X 光检查等在社康中心就能做 ……2017 年,基层医疗集团在深圳 " 全面开花 ",全市 10 个区(新区)都基本挂牌成立了基层医疗集团。
" 下一步,各基层医疗集团要‘沉得下去’ ",李创说,基层医疗集团要推动社康机构和举办医院融合发展,动员全集团力量加强社康服务体系以及全科医学等相关学科建设。各基层医疗集团还要 " 分区包段 ",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基层医疗集团负责,进行网格化管理。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