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7-06
王志坚:“驻”进村民的心坎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9 年 7 月 5 日 星期五 晴

经常有同事和朋友问我:" 你们这些干部在村里帮扶都干了些什么,有效果吗?" 曾经,我对此心存疑感。此刻,回想起在沐河村帮扶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我终于能肯定地回答他们:" 我们做了很多实事,不说成绩有多显著,但至少让村里的贫困户都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帮扶政策,我无悔!"

还记得刚来到沐河村时,村民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做做样子而已,他们能给咱解决啥?越是受到质疑,就越得干出点样子来。于是,从进驻的那一天起,为了全面掌握沐河村的情况,我和工作队坚持吃住在村,不当 " 走读 " 干部。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人口情况、收入情况,掌握村民需求;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里,和村民唠知心话,为村民排忧解难;住在村委会,积极帮助村里找项目、投资金,成为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 " 新能量 "。

在走村串户查实情、田间地头聊民情的同时,我们也多次召集村 " 两委 " 班子、全体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代表、致富能手、养殖能手座谈会,发现并总结出村里的致贫原因: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有专业特长的村民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都是年龄偏大的留守一族,村民缺少创业创新精神,主动创业致富意识薄弱等。经过不断交流,我们帮扶干部与村 " 两委 " 班子也达成了共识:扶贫先扶志,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志气。

有了方向,接下来就是行动了。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帮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把开展 " 扶志 " 工程作为重点,加大宣传教育,通过村民小组会议、与贫困户谈心聊天等形式,破贫困户 " 等靠要 " 的 " 懒汉 " 思想,变 " 要我脱贫 " 为 " 我要脱贫 "。另一方面选择自力更生的贫困户当村里的脱贫带头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贫困户欧阳国荣,具有劳动能力,妻子外出打散工,家中有两个小孩读大学,经济压力大。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我们帮他联系安排了村保洁员这个公益性岗位,也多次上门与其谈心,终于改变了他的守旧思想并激发出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他决心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不仅做起了村里的保洁员,也干一些其他的临时工作,家庭收入大大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欧阳国荣一家在 2016 年底实现了预脱贫。

▲王志坚(左)入户走访贫困户欧阳国荣

看到欧阳国荣通过自己的劳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其他贫困户备受感染和鼓舞。这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做好事、做实事,才能真正 " 驻 " 进村民的心坎里。

驻沐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王志坚 / 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