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傅蓉 文 / 摄)" 师傅啊,我这里有两把锁想请你看一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手里拿着两把用牛黄纸包好的古锁,说看看能不能修复,传给后代。老人说,找了苏州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可以修这两把锁的师傅,又不敢轻易给人修。7 月 11 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苏苑街湄长新村的项泳林工作室,遇到找来修复古锁的老大爷。据悉,项泳林已成为姑苏区首位苏工古锁具修复制作技艺传承人。
△项泳林修复制作的部分古锁
20 年修复古锁千余把
项泳林拿着古锁说,修锁是我的归宿,我找到自己的价值了。不足 20 平的工作室,除了工作台和中间一条仅能侧身行走的通道,挂着的摆着的,地上空中,都是古锁和相关配件。项泳林说,修锁前做过很多其他事,纺织厂干过,开饭店、卖办公用品,摆摊。摆摊的时候遇到了蒋师傅、许师傅,在两位老师的启蒙下,开始修锁、做锁。
△密码锁
20 年的 " 修锁匠 " 经历中,项泳林至少修复了 1000 把古锁。年平均制作各种锁具 50 余件、修复各类精品古锁 200 件,拥有猴锁、马锁、鱼锁、叶子锁、琵琶锁、刻花月琴锁、镶铜三弦锁、刻花花瓶锁、文字密码锁、唐式锁等代表作。他制作的仿古锁具被千岛湖中华古锁博物馆、抚州古木锁博物馆等国内专题博物馆收藏。
△螃蟹锁
63 岁老人的誓言:想把技艺传承下去
项泳林 43 岁开始修锁,如今已经 20 年。刚开始学修锁、做锁,家人都不支持,收入也不好," 但是我这个人,不是哪里跌倒哪里睡一觉,我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第一把锁做好之后,项泳林拿给老婆看,老婆不屑一顾,给儿子看,儿子也就是笑笑。
项泳林拿着他做的刻花花瓶锁说,我给人做了修复之后,琢磨研究自己做了这把锁,面上一片是老物,用的是烧蓝工艺,可以用来锁箱子。他一边介绍,一边摩挲着锁上的花纹。
△刻花花瓶锁
项泳林 2014 年之前主要做普通的小锁,2014 年加入了中华古锁研究会,才看见精品锁,开始接触到不少的古锁,大多都是残的,钥匙不见了、弹簧坏掉了、不能打开了,就开始了修复。项泳林介绍,先前修复一把苏工明式刻花锁,锁内簧锈蚀,钥匙缺失,他依据该锁原内簧构造,制作了内簧,并依据内簧和锁孔构造,用原明式锁残缺老钥匙手柄配置了钥匙。这一做,就是 20 年,我还要继续做下去,项泳林说。
有一次看到人家修东西,拿胶水就给修了,觉得糟蹋了、心疼,项泳林说,对古物修复有一种责任,想将残的古锁修复完整,能够传下去,留给后代。项泳林介绍,现在他有两个徒弟,在跟着他学习,力争在 5 年之内培养 3 至 5 名初步修复技艺掌握者,1 至 2 名传承者。为了更好地传承苏工古锁具修复制作技艺,项泳林近期已申请并成功入选该项目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也成为姑苏区首位苏工古锁具修复制作技艺传承人。
(编辑 邵倩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