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岑 / 文 徐洋 / 摄)7 月 12 日,入伏。今年伏天依然是 " 加长版 "40 天。最热的一段时间要到了吗?" 梅姑娘 " 不答应。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7 月 11 日,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报告。7 月 12 日夜里到 13 日白天,沿江苏南地区将有较强降水,局部暴雨,最高气温也将下降至 25 ℃左右。
明夜迎较强降水,最高气温降至 25 ℃
7 月 11 日,南京烈日当空,终于有了 " 暑热 " 的味道。最高温度在 30 ℃左右,体感温度却达到 35 ℃以上。不过,晴天很快又会被 " 梅雨 " 打败。7 月 12 日,淮河以南地区多云转雨。12 日夜里,沿江苏南地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3 日白天,全省有雨,其中苏南地区中雨,局部大到暴雨。
这次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12 日夜里降水最强烈。提醒大家周五下班早点回家,夜里睡觉关好门窗。周六也有雨水影响,如果有出行计划不妨放在周日。预计 7 月 14 日周日当天,全省转为多云好天。
受降水影响,气温再次滑落。7 月 12 日,全省最高气温 28 到 31 ℃左右。到 13 日,沿江苏南地区最高气温降至 25 ℃左右,相当凉爽。
明日入伏,还是加长版 40 天,这是为啥?
7 月 12 日,也是今年入伏的日子。入伏后,一年中最热的 " 三伏天 " 就到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 " 三伏天 " 长达 40 天。初伏为 7 月 12 日到 21 日,共 10 天。中伏为 7 月 22 日到 8 月 10 日,共 20 天。末伏为 8 月 11 日到 8 月 20 日,共 10 天。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入伏并不代表出梅。相反,初伏热不热,一定程度上还要看梅雨的情况。以今年为例,由于入伏后尚未出梅,有降水的影响,也很难出现大范围区域高温。
也有小伙伴们奇怪:为什么 " 三伏天 " 有些年份是 30 天,有些年份是 40 天,而且近几年都是 " 加长版 "40 天。现代快报记者统计发现,从 2015 年到 2019 年,我们已经连续 5 年迎来 40 天 " 三伏天 "。据介绍,三伏天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历法。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 " 初伏 ",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 " 中伏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 " 末伏 ",总称为 " 三伏 "。 由于每年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不定,如果是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如果是 5 个庚日,则为 20 天。
相比之下,40 天伏天更常见。从 2011 年到 2019 年,只有 2012 年和 2014 年是 30 天伏天。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