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2 日," 深读诗会 " 第九期活动在飞地书局举行,本次活动由《特区文学》杂志社和飞地传媒联合主办。众多诗歌界及文化界嘉宾到场,对主题诗人何进的诗歌创作展开研讨和交流。深圳市作协秘书长赵婧、《特区文学》杂志总编辑朱铁军、诗人张尔联合主持了这场诗歌研讨活动。
何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星星》《中国诗歌》《诗歌月刊》《作品》《诗潮》等刊物, 其诗作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权威诗歌精选、 中国散文诗精选等。出版诗集《影与光之间》《柔软的事物》《思之絮语》等三本。现居深圳。
上世纪 80 年代初,何进与众多青年一样,酷爱文学,除了大量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和唐诗宋词外,还阅读了一些著名诗人,如歌德、海涅、拜伦、叶芝、泰戈尔以及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徐志摩、艾青等人的作品。何进说道:" 那时候,喜欢朦胧诗。后来,何进开始学着写新诗和散文诗,曾在报纸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从事税务工作后,他就停止了创作。
2005 年春天,停笔 20 多年后的何进在好友的鼓励下重新提笔写诗,他认为自己的生命从此多了与时间流逝的另一种接触,他开始用诗歌在修补自己的余生。在何进看来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生态、多元网络的社会的环境中,我们能更加深刻切且丰富地体验到生命的无常与恒定。超越自我是毎个有抱负的写作者的志向,何进以及他的诗歌正努力创造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向自己和人类灵魂的深处打捞。
关于自己和诗歌之间的关系,主题诗人何进说道:" 这种艺术形式让我发现了自我与世界的另一种形态,发现了时间、空间和生命底部相纠缠的秘密。还发现了语言的魔力,它使难以言说的东西有了表达的可能。这就是我热爱诗歌的原因。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因与诗同在而深感欣慰。" 评论家徐敬亚曾说过:真正的诗人,必须是一个自我闭合的广阔世界,一个饱含特殊哲学与美学意味的心灵。何进愿意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嘉宾们在研讨中认为,何进的诗是一种模糊的中间色彩,不是凌厉或者反差很大的诗。" 它没有那种鲜明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金句,但它就像何进的人一样,是有些神秘的,你继续往下看,它是复杂的,细细品咂就会发现其中不少诗句,写出了他生命当中需要表达的东西。" 从何进的诗歌能看到,现代诗已经不是文学了,原因在于诗歌在根本问题上跟我们发生了关系,它承担了别处不可比拟、别人无法承担的东西。
在文化学者尹昌龙看来,评价一个诗人一定要回到他的诗歌,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敬意。他认为对诗歌的理解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希望通过一组诗来发现一个完整的世界。他评论道:" 在阅读何进的诗集过程中,我发现何进特别注重诗结尾的句子,写得特别好,他把最用力的地方都放在了结尾。"
" 前几年读他的诗,不能说非常成熟、精妙,但我看得出来他在朝着一条非常正、非常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能看到他的进步。" 诗人孙文波评论道。在孙文波看来,何进的诗相比过去而言显得更结实了,诗歌的意象在起承转合中形成一种更丰富的景象。他认为何进的诗处理的是基本题材,谈论的是绝对性的主题。他认为何进写的诗歌,都是他看见的思索的、东西,他正走在一条写诗的康庄大道上,其迈出的脚步,找准的方向,前途不可限量。
嘉宾们在研讨中还认为," 诗歌的现代性,像当代艺术一样。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性在于,传统艺术有一定规律,是模式化的;而当代艺术没有模式化,越是没有一定之规越是激发人的想象,而想象力的激发和创造,生发出来以后对社会的意义会更大。现代性就是思想者在写诗,创作的力量和深度的来源就在于诗人对世界、生活、灵魂的看法和认识。诗歌是用精炼、浓缩的语言来反应深刻的思想。何进有深厚的哲学功底,思考深刻同时又能用精炼、浓缩的语言来呈现诗意。
诗人张尔认为,深读诗会深耕于对活跃在深圳地区的诗人文本的具体阅读和批评,有助于发现他们作品的长处和个性,也总结不足和弊端,对于个体的写作具有指导性意义。他认为,何进对诗歌语言与修辞的陈旧观念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与警惕,并通过刻苦阅读与勤奋书写,以使自我的表达更加融入当代语境。他热衷思考,善于思辨,独立且内省,从日常中发现和领悟生命的哲理与诗性。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通讯员 王建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