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难不难?对深圳市民来说,许多人很早就开始践行垃圾分类,而且深圳的生活垃圾分类相对于某些城市来说,要简单明了得多。
深圳把居民日常需要处理的家庭生活垃圾归为 4 大类,分别是 " 玻金塑纸 "" 有害垃圾 "" 厨余垃圾 "" 其他垃圾 "。从回收企业的反馈看," 玻金塑纸 " 包括各种玻璃、除灯管外的玻璃制品;" 有害垃圾 " 则包括各种电池、灯管、药品、温度计等。据回收企业反馈,这两个类别市民分类投放的准确率非常高。至于 " 厨余垃圾 ",主要是一些剩饭剩菜、择掉的菜叶、瓜果皮、茶渣等易腐物,厨余垃圾种类较多,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居民们对厨余垃圾也能准确区分,只是有的人为图省事,并没有将诸如餐巾纸、牙签、瓶盖等分拣出。
为了让市民可以更简单地践行垃圾分类,近日城管部门建议市民以 " 纯之又纯 " 的判别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即 " 玻金塑纸 "" 有害垃圾 "" 厨余垃圾 " 要进行纯之又纯的归类。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说,目前深圳的垃圾分类,重点要把前三类分类好,前三类都分对了,后续处理就可以省掉二次分拣的麻烦。
事实上,以 " 纯之又纯 " 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一些给市民带来分类困扰的垃圾就也就容易归类了。人们吃完外卖后剩下的塑料快餐盒,由于已经污染杂质,只能归为 " 其他垃圾 "。而用过的纸巾、牙签、塑料袋甚至大骨头等,也应该归为 " 其他垃圾 "。以此类推,市民在生活中遇到无法确保纯净归类的垃圾,也可先投放到 " 其他垃圾 "。
但垃圾分类最大的难点其实并不是分类难,而是践行难。深圳全市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约 3600 个,截至 2019 年上半年,已有 805 个住宅小区实现 " 集中分类投放 + 定时定点督导 "。也就是说目前绝大部分深圳人还没有真正践行垃圾分类。
不过这一状况将在下半年得到改变,2019 年底前,深圳所有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将不设楼层垃圾桶,全面推行 " 集中分类投放 + 定时定点督导 " 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即楼层不设垃圾桶,在楼下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每晚 7 时至 9 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同时,《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已报到市人大,预计年内完成该项立法,明年全面实施。
深圳晚报记者 陈龙辉 实习生 涂世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