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2019 年大鹏夏季 " 自然课堂 " 为守护蓝色海洋 " 开讲 ",40 名爱海少年变身小小 " 海洋工程师 "、沙滩垃圾记录员和海洋生物观察员,完成一次知海、亲海的研学之旅。
2019 美丽大鹏四季 " 自然课堂 " 活动由大鹏新区综合办(文明办)主办,系大鹏特色公众自然教育行动之一,旨在提升了市民生态文明素养,展示美丽大鹏生态文化的培育成果,为深圳创建自然教育之城作出大鹏探索。
较场尾、金沙湾等海水水质 " 很好 "
海洋中的 " 活化石 " 鹦鹉螺、濒危保护的绿海龟标本,共生的小丑鱼和海葵 …… 活动走进科芙海洋研学吧,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走近各类海洋生物标本和海马、珊瑚和红树等三类海洋生态模拟缸,通过观察和记录,认识海草床、珊瑚礁和红树林等三大海洋生态系统。
并观看《守护南海珊瑚林》《蓝色星球》等纪录片,共同探讨人类要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什么 ……
课堂上,大家还变身小小 " 海洋工程师 ",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温度计、盐度计、PH 测试纸和氨氮测试盒等工具,分组对较场尾、金沙湾、水头及人工海水进行了水质检测。
为了能让大家更准确地进行实验,科芙海洋研学吧的老师一大早到了较场尾、金沙湾和水头取来了水样。经过各组同学的努力,一份 " 检测结果 " 出来了:较场尾等 3 个取样点的海水 PH 值均为 8;氨氮值均为 0.10 毫克 / 升。而人工海水水质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调制。
据了解,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的无机氮标准值是小于 0.2 毫克 / 升。科芙海洋研学吧的许昌友老师表示,从氨氮值均为 0.10 毫克 / 升的结果看来,这三个取样点的海水水质是很好的。
小小 " 调研员 " 四处探索 实地监测海洋垃圾
活动还参与了深圳海岸线监测公民科学家项目,在较场尾一处海滩展开海岸垃圾监测。
深圳海岸线监测公民科学家项目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和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共同发起,项目以深圳 260 公里海岸线为基础,分析不同的海岸线存在的垃圾情况、估测深圳海岸线垃圾的数量、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来源。
海洋垃圾有哪些分类?怎样危及鱼和鸟类的生存?我们能为改变现状做什么 …… 下午,经过了有关海洋垃圾的知识培训之后,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海滩上 " 标 " 出一个监测 " 田 " 字格 " 样方 ",进行实地垃圾调查。
大家分为 4 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沙滩垃圾 " 样方 " 记录员和海洋生物监测员,在炎阳和高温的 " 烘烤 " 下,戴上手套分头行动了起来 …… 很快,每一组的垃圾袋堆满了塑料瓶、渔网 …… 第三组的杨骏龙、曾晓闻和曾晓棋 3 名同学 " 掘地三尺 ",合力将一个埋在沙子底下的塑料麻袋 " 揪 " 出来!在记录结果分享中,第三组的利子楠同学分享了他们的 " 意外 " 发现:为什么 " 样方 " 里发现了 23 只死螃蟹?并请教了正在附近的渔民。而各小组的海洋生物观察员则分享了他们发现的蜂巢珊瑚、十字牡丹珊瑚和各类海螺等潮间带生物 ……
这是一次科学的 " 净滩 " 行动,最后,大家给 " 样方 " 里的垃圾 " 称重 "。因为这些海洋垃圾已受到了污染,无法通过分类进行回收,孩子们还把垃圾带回垃圾站进行处理。
" 自然课堂 " 为孩子们的认真点赞
爱学习,不怕晒,会思考,这样的爱海少年当然为他们点赞。最后,活动主办方给这群最美少年公颁发了社会实践证书。
大鹏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镇峰是位 " 大鹏生态小使者 ",经常参与海洋保护公益活动。他说这节 " 自然课堂 " 干货满满;来自罗湖螺岭小学四年级的秦朗是通过 " 爱大鹏 " 微信平台 " 慕名 " 而来的,他说 " 动手实验特别有意思 ";来自亚迪学校的余凯锐同学说,这样的实践和体验,让他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