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7-17
深晚领读|日本学者“寻找聂耳”二十年之作 来自他国视角的《聂耳传》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935 年 7 月 17 日,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岸,海浪带走了一个 23 岁的年轻生命——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

2019 年 7 月,一本由日本聂耳研究专家冈崎雄儿撰写的新书《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由新星出版社推出。7 月 17 日是聂耳的忌日,此书的出版是对这位英年早逝的著名作曲家最好的纪念。

这是一部来自他国视角的《聂耳传》。为了写作此书,冈崎雄儿整整花了二十年。作者自小成长在聂耳故世的日本湘南鹄沼海岸,又常年从事中日贸易和文化交流,不仅再现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的真实人生,更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着中肯解读。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的研究非常扎实。除了广泛掌握中、日文的文献资料、影音节目等,冈崎雄儿还探访聂耳曾经生活过的昆明、玉溪、上海、北京等地,与中国国内的聂耳故居、研究机构建立联系,与聂家后人、亲友及中国聂耳研究专家有过深入交流沟通。为了探讨聂耳死因,他还找出了 1935 年 7 月 17 日聂耳出事当日的水文、气候等原始资料,寻访相关当事人,这些都是以往中文资料中所未见的。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主要围绕聂耳的成长历程、聂耳之死、《义勇军进行曲》迈向国歌之路三个方向展开,生动地介绍了聂耳短暂的一生及其不平凡的成就;特别是对聂耳死因的讨论,论据扎实,论证合理,令人信服。在关于聂耳的诸多研究中,这是一部角度新颖、恰逢其时的作品。

译者李玲在译者手记中透露了聂耳在日本生活的很多细节,以及他去世后当地居民对他的怀念。文章写道:聂耳在鹄沼海岸上意外溺亡,这件事情成为藤泽市当地老百姓不能忘却的记忆。1949 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后,藤泽市就出现了呼吁纪念聂耳的活动,1954 年,当地民众为了悼念夭亡的邻国作曲家,靠自发募捐筹措资金,将海滩一角围起来,建造起一座聂耳纪念碑。纪念碑由日本建筑家山口文象设计,小小的一个台座,上面有三条凸起的横线,表现出汉字 " 耳 ",日本左翼戏剧代表人物秋田雨雀为纪念碑撰写了悼词。从 1954 到 2019 年的 65 年里,纪念碑曾经被台风吹到附近的河川淤泥里,还经历了再建、迁址、扩建成小广场、增加青铜浮雕碑版等变迁,特别是为了纪念聂耳逝世 50 周年,靠市民与相关人士的募捐建立起聂耳浮雕胸像,神奈川县与藤泽市市政府将管理聂耳纪念碑作为行政的一环,整备美化周边环境。而藤泽当地人组织的 " 聂耳纪念碑保存会 " 为此做出重要贡献。1981 年,聂耳的出生地与逝世之地——昆明与藤泽结为友好城市,两个城市间举办市民互访交流活动。

书作者冈崎雄儿的故乡是藤泽,他就居住在聂耳遇难并建立纪念碑的湘南海边街道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跑到聂耳纪念碑附近玩。冈崎雄儿于 1965 年 8 月访问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中日青年大交流活动。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他在大学任教,利用暑假探查聂耳相关的故居和遗迹。退休后,他长期从事以保护聂耳纪念碑为主题的中日友好交流,多次在中日进行演讲和写作活动。1995 年 12 月因公出访昆明时得到聂耳墓参拜的机会,自此正式开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聂耳研究活动。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

(日)冈崎雄儿 著

李玲 译

新星出版社 2019 年 7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