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7-18
深晚报道 | 君子相逢炎夏清凉 “益”梁绍基、梁铨双人展盒子美术馆19日启动预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梁绍基、梁铨双人展 " 益 " 将于 7 月 19 日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启动预展。本次展览由许晟策划,展示二位艺术家在不同的媒介与风格中惺惺相惜,遥相呼应的状态,同时也展示他们在生命与精神层面的碰撞。展览于 8 月 4 日正式开幕,持续到 2019 年 9 月 15 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梁绍基、梁铨是当代艺术界上令人瞩目且成绩卓然的两位艺术家,他们均以特立独行走自己的艺术之路而闻名。他们的创作是在漫长而且充满敬畏心的探索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 梁铨 蚕房 - 向梁绍基致敬 2019 色,墨,宣纸拼贴 120cm × 90cm × 2

两位艺术家之间有着深厚的缘分,他们相识于 1964 年,既是同乡,又是校友,也都亲历了中国当代艺术从始至今的发展历程。他们用各自孤独的探索和独树一帜的作品,坚守着置身潮流之外的文人精神。这次聚首,不仅包含了他们各自的近作,也有共同完成的实验,这是一次展览,更是一次跋山涉水后的相会。

▲梁绍基 沉雷 装置 52×42cm×9 pieces(布展尺寸可变) 2019

在梁绍基看来,梁铨可贵的是在今天的深圳依旧秉承着早年的生活态度和艺木态度,沉浸于几块板,一叠纸,一瓶浆糊的天地中。他说,有道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梁铨在深圳能如此,比我于浙中天台山乡更不易。 这一次梁绍基在梁铨的一幅画上织上了蚕丝,作品名为《对话》。

▲ 梁绍基 梁铨 对话 2019 蚕丝,蚕茧,蚕卵,蚕砂,蚕尿渍,丝线,耐力板,宣纸,茶渍,铅笔线,国画颜料 90cm × 45cm × 14cm

在梁铨的眼中,梁绍基认真的工作态度很让人感动,他向往梁绍基那种孤军奋战的状态。本次梁铨特别创作了几幅作品,向梁绍基的状态致敬。其中一幅《蚕房——向梁绍基致敬》的作品里有小格子,暗示了狭小的空间,也有蚕宝宝的生活状态的意味在里面。梁铨说:我们都像蚕一样,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谋求生存,度过自己的一生。

▲梁铨 茧 2019 色,墨,宣纸拼贴 162cm × 122cm

据介绍,展名 " 益 " 源自二人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梁绍基的蚕在春日吐丝,蚕丝柔软而悠长,却暗藏着春雷般的蓬勃生机;梁铨最喜欢在夏天作画,气候炎热,作品中绵延的凉意如茶香和树荫,优雅地抚慰着躁动。雷与木,都有自然最本真之美,藏于微妙而切实之处,在二人的艺术中也是如此。雷隐于柔顺,木渐于阳刚。二者在易理中交汇时,会出现一个卦象,就是 " 益 " 卦。

▲ 梁绍基 补天 影像装置 5'43'' 2011

" 益 " 中的雷与木如君子相逢,两相助益。益者,攸往大川,益于天下之道。以中正之道益天下,似乎能够概括两人对艺术的追求。策展人许晟希望在展场突出一种 " 空气感 ",一种像音乐或者阅读时候的纯粹感受。在布展技术上要空,但是也要有节奏。

▲ 马勒手稿 · 色,墨,宣纸拼贴 · 2018 · 60x45.5cm

▲梁绍基 时间与永恒 装置 400×77×65cm

梁铨

1948 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

1964 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1981 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版画

1984 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执教

1995 任深圳画院专职画师

现工作生活于深圳

梁绍基

1945 年生于上海 , 籍贯广东中山。

1965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 , 杭州

1986 -1989 研修于浙江美术学院万曼壁挂工作室 , 杭州

2009 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

2002 获 CCAA 中国当代艺术奖

现工作和生活在浙江省天台

" 益 " 展讯

艺术家:梁绍基 梁铨

策展人 : 许晟

开幕:2019 / 08 / 04

预展:2019 / 07 / 19 / - 2019 / 08 / 03

主办单位 :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协办单位:毛空间 大良文化中心

统筹 :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策划组

艺术总监:周力 刘可

工作团队 : 郭燕 冀然 谢剑波 邓子军 袁泽强 陈思佳 吴靖 杨诗晓 曾芸

海报设计 : 闫菁

深圳晚报记者 杨端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