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贾雨芳 见习记者 花宇 记者 陈莹 严君臣)7 月 18 日 15 点 08 分,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儿童教育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7 月 20 日 10 时,将在南通市天福园举行遗体送别仪式。这 60 多年来,李吉林一直扎根于通师二附,历经 40 多年的探索,构建了旨在让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李吉林生前音容 资料图片
创立情境教育模式,
让无数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课堂
提到李吉林,很多人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个名词就是 " 情境教育 "。这是她凝聚一生心血,探索出的教育模式,而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新的知识。
1956 年,当时 18 岁的李吉林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了女师附小(现通师二附)工作,立志将毕生奉献给教育事业。1978 年迎来改革的春风,李吉林也渐渐发现当时的教育方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课堂没有生气,缺乏情感的教育,孩子们对学习兴趣不高 …… 看着孩子们眼中的灵性在慢慢消失,李吉林决定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在 2018 年刊发的期刊上,李吉林回忆道,当时她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龄初期是儿童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文教学应该促进儿童语言的早期发展。她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小学作文 " 提早起步,提高起点 " 的新观点。这时,她从外语教学中的 " 情景 " 联想到古诗里经常提到的 " 意境 "。于是,她常常独自一人去实地优选意想中的观察客体。
学校周围的田野上、田埂上、小河边、树丛里 …… 便常常徘徊着李吉林的身影,为了看日出,她半夜孤身一人,黎明前站在北濠桥上等待朝阳升起。她精心优选情境设计方案,安排好观察程序,考虑好启发性的导语,带着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发现世界竟如此美丽、神秘。在这一刻,李吉林觉得,仿佛把孩子带进了 " 天赐的智库 "。儿童观察周围世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看着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恢复了这个年纪应有的好奇心,李吉林更加确信这条路是正确的。
就这样,李吉林把观察与儿童语言发展结合起来,把观察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先后开发了形式新颖、让孩子乐于表达的 " 口头作文 "" 情境说话 "" 观察情境作文 "" 想象性作文 "" 童话作文 "。
南京师范大学资深学者鲁洁教授曾评论道,"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使符号的认知能够与生活连接起来,解决的是一个难题。"
这些年来,李吉林在创新中不断学习,自我突破和沉淀,直到 2007 年才完成情境课程的专著,书名为《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这前后整个过程跨越了 30 年,获教育部 "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 一等奖。
她的生活 " 圈子 " 很小,
" 可以为了学术十年不出去 "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课堂
谈到李老师,许多与她熟悉的同事或者朋友,给出的评价很多都是 " 朴素 "。这个词既是形容她的生活简单,也是指她的性格非常低调,很少外出交际。用现在年轻人里的流行词,可以说是很 " 宅 "。
她住在南通老城区的寺街里,每天清晨迎着阳光穿过育婴堂巷,步行五分钟就能走到通师二附。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李吉林的生活 " 轨迹 " 从来没有变过。即便随着年纪渐长,精力已经无法支持李老师走上讲堂了,她依旧每天坚守在这个奉献了一辈子的校园里,埋首静心做科研。
到现在,25 岁的黄先生曾经是通师二附的学生,到现在他都记得十多年前李老师的音容笑貌。" 当时我的语文老师是李老师的学生,李老师当时已经退休了,被学校返聘回来后,还偶尔给学生们上课。" 在他的记忆中,李老师的衣着非常简朴,每天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虽然当时已经年近七旬,但精神非常好。遇到学生们迎面走来,李老师都会和蔼可亲地笑着跟孩子们打招呼。
" 她对学生们非常有耐心,性格也很温柔,跟我们说话的时候都会弯下腰来。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理想中老师的模样。" 黄先生说,在三年前的一次颁奖仪式上,他又见过李老师一次,当时老师的精神还不错。他也没想到,这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
作为基础教育界泰斗式的大师,外出讲课的机会纷至杳来,更有国内的名校向李吉林伸出橄榄枝。为了潜心研究学术,李老师坦言,她可以十年不出去。" 随他多贵的讲课费。"
因病住院前,
她还在学校笔耕不辍
△李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 时间是不够的,时间是无情的。" 两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吉林曾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当时已经年近八旬的李吉林还在学校笔耕不辍,忙着撰写关于情境教育理论研究的一部新书。80 岁,古称耄耋,正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年龄。而荣誉等身的李老师却至今坚守在科研一线,甚至教学一线。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研究所设在通师二附镜心楼三楼的东侧,不管是内里的书房和外面的接待室,案头摞着高高的书本和资料。2017 年 4 月,李吉林还在最近在忙的一部关于情境教育理论研究的手稿,接近 30 万字,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手写和批注。" 时间特别紧张,半年时间就要交稿。" 李吉林说,因为不会电脑打字,她只能先手写,再由助手打印成电子档。
这部凝结着李吉林老师心血的《情境教育三部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年 3 月)由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斯普林格出版社于 2014 年购买英文版权,并在 2017 年正式出版。其间,李吉林老师还专门针对外文的需求,对其作了精心的修改。据介绍,近十年来,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育多次得到国家级奖项,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2011 年,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4 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2016 年 11 月,获得全国教科研优秀成果一二等奖。2017 年入选全国 90 位当代教育名家。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吉林老师用自己这一生,给这两句诗写下了生动的注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直到近期因病住院之前,李老师还坚守在科研第一线。通师二附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李老师的身影。
7 月 18 日下午,通师二附发出讣告,18 日 15 点 08 分,李吉林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7 月 20 日 10 时,将在南通市天福园举行遗体送别仪式。
(通师二附供图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