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张然 实习生 钱嘉玥 / 文 徐梦云 / 摄)6 月 27 日,现代快报曾报道南京一公园发现 " 六朝湿刻画像砖 " 一事【点击查看详情】,引起市民和专家的关注。7 月 22 日,记者获悉,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已于近日组织召开专家鉴定会,经确认,该砖不是原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原物,而是从江宁迁移过来的东晋墓砖。据了解,该砖将被移至博物馆进行收藏和展示。
回顾:现代快报曾呼吁保护 " 六朝湿刻画像砖 "
在 6 月 27 日的报道中,现代快报记者曾在萧伟墓石刻公园的中心位置,看到两个大花坛一样的景观,据了解,这就是萧伟墓阙。
△萧伟墓阙
疑似 " 六朝湿刻画像砖 " 在萧伟墓阙东阙,砖上刻有图案,形似一只鸟类。虽然过去了 1400 多年,这块砖已经有风化破损的痕迹,但依稀可见右边刻画着一只含着鱼的鸟,左边隐约可以看见一个人物画像。靠近看,记者发现砖块图案上的线条流畅,凹陷处十分光滑。
据了解,萧伟(476-533),字文达,梁文帝第八子。梁武帝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十七年(518)改封南平郡王,官至中书令、大司马,中大通五年卒,谥曰 " 元襄 "。
公园内的碑文显示,萧伟墓石刻在 1982 年被公布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作为南朝陵墓石刻之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后面记载显示,萧伟墓石刻现存一对神道石柱、两柱础、一小石兽。石柱北约 700 米处发掘一座墓葬,出土文物有墓志、陶器、青瓷器、铜器等 65 件。
此前,现代快报记者就这块砖的保护问题,联系过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该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4 年这个地方做了文物提升,2008 年打造了萧伟墓石刻公园。" 像花坛一样的墓阙是 2004 年从地下直接提升出来的,都是六朝时期的墓砖,还是原来的形制,只是做个提升而已。" 该工作人员表示,文物提升也是经过国家文物局同意的,这也是一种保护方式,没有说必须把它放在室内。
进展:实为东晋墓砖,将移至博物馆收藏
7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7 月 19 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曾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及相关单位人员召开专家鉴定会。
该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确认," 六朝湿刻画像砖 " 实际上是一块从别处迁移过来的东晋墓砖,它的专业名称应为 " 东晋刻划图案砖 "。
对于这块砖的来历,该工作人员给出了和之前不一样的答案。" 这块砖不是原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原物,而是北家边失考墓遗址公园复原保护时,从江宁区迁移过来的东晋墓砖,但具体是谁的墓,并不清楚。"
为什么北家边失考墓遗址公园复原时,需要从江宁运墓砖呢?该工作人员说:" 听说当时墓砖不够,损坏比较多。"
经过专家的考证,该砖刻划的图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不适合放置于野外,建议将该砖移至博物馆予以收藏、保护和展示。
" 由市局按程序将该砖移至博物馆,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积极予以配合。" 该工作人员表示。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