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7-23
【最美奋斗者】赵亚夫:为了一句誓言在田间奔波半个多世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林 记者 林清智)青年时代他就立志要让农民吃得饱、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初心,他 50 多年如一日,扎根茅山老区、传统农区,"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推广农业 " 三新 " 面积 250 多万亩,惠及 16 万农户,助农增收 300 多亿元,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 " 以农富农 " 的小康之路,践行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一名领导干部的赤子情怀。如今,已经 78 岁高龄的他仍然头顶烈日,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忧,他就是 " 大地活雷锋 " 赵亚夫。

△赵亚夫在指导农民种植草莓 资料图片

赵亚夫出生于 1941 年 4 月。1958 年,他考入宜兴农学院时,立志要让农民吃得饱、过上好日子。1982 年,赵亚夫远赴日本学习水稻、草莓等种植,为了 " 把技术带回祖国,让农民增加收入 ",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1984 年,赵亚夫创造性提出 " 水田保粮、岗坡致富 " 的工作思路,带头到乡村一线推广草莓种植,为茅山老区的农业、农村、农民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1984 年,赵亚夫在句容白兔镇解塘村推广试种 0.9 亩露天草莓,当年收益就超出常规农作物的 2 倍。1987 年,白兔镇露天草莓种植达 7000 多亩,收入达到了 8000 多万元,第一批 " 草莓楼 " 拔地而起。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赵亚夫自己印制了 200 余张名片发到农民手中,自己也存了 200 多个农民种植大户的电话号码,提供 24 小时 " 热线服务 "。他每年 200 天以上泡在田里,其余时间也经常为农民的事情奔劳,"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 在茅山老区广为流传。

赵亚夫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农业发展事业之中。1993 年,赵亚夫当选为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主动提出不驻会,要到农村去指导农民。1999 年,组织上推荐赵亚夫任江苏省农科院院长,但赵亚夫推辞了,因为他舍不得离开农民、离开农村。

2001 年,当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时,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到茅山老区搞 " 两个率先 " 试点。他帮助上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却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他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 " 三不 " 原则,每年还要拿出不少钱给农民送礼。2008 年 1 月,他把获评 " 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 " 荣誉称号奖励的 30 万元奖金,以购买合作社有机大米等方式,分发给了为戴庄有机生态园建设作出贡献的人。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赵亚夫荣获过全国 " 时代楷模 "" 全国道德模范 "" 全国优秀领导干部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全国扶贫先进人物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等称号,2009 年入选 "5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和 5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 "。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