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7 月 23 日一早,90 后创业者孙宇晨宣布,自己因突发肾结石,取消与巴菲特的午餐会面。根据他的说法,对于格莱德基金会的捐赠已经完成,仍然有效。
与当初拍下巴菲特午餐一样,孙宇晨取消与巴菲特午餐会面的做法,再次把这个充满争议的年轻人带上热搜。从 " 全球首个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机会的 90 后创业者 ",到 " 第一个爽约巴菲特的男人 ",他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不管这顿饭有没有吃成功,孙宇晨都证明了自己调动网络情绪的能力。
然而,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孙宇晨的公共形象又是模糊的。尽管他在不同场合高调地鼓吹数字货币,但其波场币项目却不断遭到 " 空气币 "" 割韭菜 " 的质疑。即便是他想要共进午餐的对象巴菲特,也曾经坚定地给出了 " 数字货币一文不值 " 的判断。
有媒体报道称,孙宇晨取消与巴菲特的午餐会面原因疑似涉嫌非法集资、洗钱、涉黄涉赌。不出意料,面对上述争议和质疑,孙宇晨在个人微博上否认了所有指控。但是,其单方面的否认,根本无法消除人们积累的疑虑:这位 " 不同凡响 " 的年轻人,究竟有多少真本事?其个人财富的取得是否合法?
在此之前,舆论和孙宇晨的对峙,基本上是各说各话。孙宇晨高唱他的数字货币价值观,而质疑者对其创业方式可谓不屑一顾。但如今再也不能继续让争论限于 " 口水战 " 的层次。孙宇晨的商业活动是否符合中国法律规定,权威部门理应积极行动,查个清楚,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答案。
孙宇晨是个操纵舆论的高手。然而,这种把互联网创业与公共舆论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是否合理,到了有必要深刻反思的时候。互联网创业固然需要舆论声势,但许多失败的案例告诉人们,很多曾经大红大紫的创业项目最终被证实 " 风声大雨点小 "。孙宇晨把这种模式演绎到极致,又不得不令人担心:他是否会像很多昔日的创业明星那样,享受舆论殊荣之后,重重地跌落到地上。
不管在何种领域创业,又不管奉行怎样的价值观,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创业者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孙宇晨拍下巴菲特午餐也好,如今又主动爽约也罢,都是他个人选择的权利。但是,作为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创业者,孙宇晨必须恪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让业绩和用户反馈来证明一切,而不能沉迷于某种流量游戏中,向公众一遍遍地呈现某种幻影。(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