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7-24
深晚报道|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转入水上施工阶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中通道又有新进展。7 月 24 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24 日下午 3 点 30 分,历经近 10 小时的施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第二个钢吊箱预留孔洞与 28 根群桩基础完美结合,标志项目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钢吊箱全部下放完成,将正式转入水上施工阶段,为年底完成承台施工奠定坚实基础,对明年顺利转入伶仃洋大桥索塔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年底完成所有巨型钢吊箱下放

伶仃洋大桥共有东、西索塔两座桥塔,今年上半年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完成桩基施工后,已逐步转入桩基以上的承台工程。承台是桥梁结构中的重要受力构件,建造在桩基之上,将承担桥梁索塔及上部结构由上至下传递的荷载,与桩基共同构成桥梁的 " 砥柱 "。

伶仃洋大桥承台施工共需下放共 4 个巨型钢吊箱,预计年底完成全部下放。其中,东索塔承台为上、下游分幅的 2 个直径 36 米的圆形构造物。鉴于海上施工环境复杂,为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质量,深中通道采用高 14.5 米、外径 41.2 米、壁厚 2.5 米、重量近 1800 吨的巨型钢吊箱作为承台施工的辅助措施。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桥梁工程部工程师陈炳耀解释:" 简单来说,钢吊箱就好比是承台的‘盔甲’。由于承台顶面位于施工水域常水位以下,通过下放到位的钢吊箱经抽水等措施后可为承台形成干施工环境,将海上施工陆变为陆上施工。"

其次,钢吊箱不仅可以有效阻隔海水与桥梁结构接触,提高承台及桥梁的耐久性;同时,作为桥塔永久防撞措施,它还可以避免承台及桥塔在运营期间遭受船舶直接撞击所造成的损害 , 为大桥后期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整个钢吊箱施工涉及制作、拼装、海上运输、起吊、下放等环节,此次的钢吊箱下放是深中通道在 20 天内完成的第二个钢吊箱下放。下一步,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将进行承台封底混凝土浇筑及钢吊箱内抽水工作,把承台施工环境转为封闭干环境后,将开始承台主体工程施工,预计年底完成。

伶仃洋大桥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深中通道项目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是集 " 桥、岛、隧、水下互通 " 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也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建造工艺最复杂的工程之一。

其中,伶仃洋大桥主孔跨径达到 1666 米,主塔高 270 米,通航净高 76.5 米,桥面高达 90 米(相当于 30 层楼的高度),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桥。深中通道贯通后,将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 " 深莞惠 " 与 " 珠中江 " 城市组团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与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共同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过江交通大动脉,有力助推大湾区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责编 徐再杰

相关标签

深中通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