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吕述谡 记者 孙旭晖 杨亦文)家住宿迁沭阳的孙运华老人,今年已经 90 岁。他 11 岁被抗战游击队收留,20 岁在舟山剿匪,23 岁在朝鲜战场上立功。退伍回到老家后,经历各种生活磨难,但孙运华从来没有向组织伸手要过什么。
多年来,老人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穿上军装面对国旗再敬一个军礼。31 日上午,老人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在抗美援朝中荣立三等功
1939 年,日寇进军沭阳,面对日寇的烧杀淫掠,沭阳人民纷纷背井离乡,当时年仅十岁的孙运华随母亲跑到了沭阳县胡集乡避难。第二年,孙运华母亲病逝,孙运华成了孤儿。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地方游击队的一位李姓排长找到了他。从此,孙运华跟随沭阳第六区区公所游击第五中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9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此时的孙运华 20 岁,他也从一个革命小鬼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成为了一名司号手。1949 年夏,解放军对舟山群岛实施渡海登陆作战,孙运华成为解放军舟山剿匪中的一员。
1950 年,美国进军朝鲜,并不时地轰炸我国边境地区,孙运华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志愿抗美援朝的申请书。
1952 年,朝鲜战事进入相持阶段。" 美国耍滑头,他这边谈,那边还要跟我们打,最后把我们一个阵地夺去了。" 孙运华说,被夺走的阵地叫 258 高地,这个高地山不怎么高,却是交通要道,首长下令一定把这个山头夺回来。
" 当时我在 258 高地联合兵种指挥所,参谋长就站在我身边,命令我每隔十分钟联系一次下面的坦克连。" 可就在万分紧要时刻,通讯中断了。
通讯班连续派出了几个战士进行抢修,但都牺牲了。作为通讯班副班长,孙运华当时还患有肺结核病,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摘下耳机,赶忙跑出指挥所查看天线。
" 我在指挥所外的一棵树上找到了断掉的天线,我把工具包挂在脖子上,手脚并用往树上爬。" 孙运华说,美军飞机贴着树梢飞,炸弹一波一波往下扔,炸弹爆炸掀起的气浪震得他喘不上气。" 当时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考虑生死,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就是迅速把天线接上。" 孙运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恢复了通讯联络并始终保持畅通。
战斗胜利了,孙运华因表现英勇,被授予三等功。如今,每当孙运华老人拿起军功章时,朝鲜的往事就不时地在老人心中泛起涟漪。
深藏功与名,唯一的心愿是向国旗敬个军礼
朝鲜战争后,孙运华复员回到了沭阳老家,被安排在湖东粮管所,成了一名临时工。
此后,他还收过土方,卖过香烟、冰棒、青菜等。后来辖区居委会找到了他,让他到居委会办的编条厂担任厂长。虽然厂子不大,就那么几个人,但在孙运华的精心操持下,这个居委会办的小厂,每年竟然能创造约 10 万元的利润。
在这个厂子里干了十几年后,厂子倒闭了,孙运华已经年过六十。因为档案找不到了,没人知道他精心收藏的布袋里,有他珍藏一生的三枚勋章和一本立功证明书。" 我后来跟着儿子搬了几次家,许多老照片都找不到了,只有这些勋章和立功证明,我一直好好保存着。"
孙运华的家人说,老人偶尔会和家人说起以前的战斗经历,但从来不让家人去找组织提任何要求," 他年龄大了以后,生病了住院的费用是可以全部报销的。但他从不去住院,都是自己花钱去药店拿些药吃。"
但近年来,孙运华老人时常会对家人说出自己的一个心愿,那就是穿上军装面对国旗再敬一个军礼。老人说,自己当年和战友们一起打过鬼子,剿过匪,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每次听到国歌的时候总不自觉地想起自己那些牺牲的战友,现在国家强盛了,他和家人都很幸福,他觉得有必要代表他自己和曾经的那些战友再面对国旗敬一个军礼。
听说了老人的心愿后,沭阳县的相关部门特别重视,人武部的同志特地找了一身符合老人身材的老式军装。沭阳县府苑社区的同志们特地在前一天把八一公园四个大字仔细地清洗了一遍,把广场又清理了一遍。
31 日上午 10 点多钟,天气正热,在家人的陪同下,孙运华还是准时过来了。虽然已经 90 岁,但老人耳不聋眼不花,他穿上军装,戴上了军功章。
在八一小广场上,面对国旗,他表情严肃拄着拐杖稳稳地站着,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国旗冉冉升起,这位 90 岁的老人,他庄严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面对国旗,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国歌播放过程中,老人始终保持着立正的姿态,始终敬着军礼。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