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8-01
【最美奋斗者】王杰:为保护他人扑向炸药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伟豪)54 年前,面对即将爆炸的炸药包,他奋不顾身扑上去,献出年仅 23 岁的生命,保护了在场的 12 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就是王杰,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某工兵营 1 连 5 班班长。英雄虽离去,精神永长存。2017 年 1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时强调," 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杰奋不顾身扑向炸药包(油画)

1942 年,王杰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城北华堌村(今王杰村)。在 1 岁时,王杰过继给伯父王儒堂为子。1958 年,王杰父母及弟弟妹妹迁居内蒙古,王杰留在伯父身边生活学习。当小学教师的伯父给了他良好的启蒙教育,塑造了他朴实正直的品格。

童年时期,王杰就非常喜欢听英雄故事," 金乡人民斗日寇 " 和 " 刘邓大军打羊山 " 等战斗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孕育了王杰的勇敢与真诚。1958 年 9 月,王杰考入金乡县第一中学,接受了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多次前往羊山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英雄的业绩感动着无数的红领巾,王杰就是其中的一个。

1961 年,当他看到台湾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的消息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下了自己的志愿:" 人一生以服从祖国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是第一志愿。" 同年 8 月,王杰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装甲师某部工兵营 1 连。

1962 年 1 月底,一个风雪之夜,工兵一连进行架桥训练,排长命令各班派出两名身强力壮的战士打桥桩,王杰第一个报名下水,其他 5 名战士也跟着跳了下去,冰冷的河水寒透脊骨,渐渐大家支撑不住了 ……

" 同志们!想想罗盛教,咱就不觉得冷了!" 在王杰的鼓舞下,战友们轮番着干,而王杰却是一干到底不肯休息。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 3 年被评为 " 五好战士 ",两次荣立三等功。当兵 4 年,王杰写下了 23 本、总计 10 多万字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这样鞭策自己:" 改造思想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我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造。"

1963 年 8 月,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天津抗洪抢险。王杰向党支部递交了决心书:当兵是为了人民、为党、为祖国而来,不管任何工作,党指到哪里就冲到哪里,就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怨言。面对肆虐的洪水,王杰不顾个人安危,一马当先为大家探路。扛土袋时,别人一次扛一个,王杰一次就扛两个。

1965 年 6 月,王杰所在连队奉命到邳县(现江苏邳州)进行游泳训练,连队把帮助民兵训练地雷爆破技术的任务交给了王杰。7 月 2 日,民兵地雷班开学,他认真教学,耐心指导,直到全部教会为止。

7 月 14 日,在进行 " 绊发式防步兵应用地雷 " 实爆训练时,代替地雷的炸药包拉火管被意外引燃。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 12 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王杰奋不顾身扑向炸点,献出了年仅 23 岁的生命。1965 年 9 月 20 日,王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英雄虽离去,精神永长存。王杰牺牲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青年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王杰的事迹,刊发了十多万字的《王杰日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向王杰学习的热潮。1965 年 11 月 27 日,国防部为表彰王杰 " 两不怕 " 精神,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王杰精神经受了岁月的洗礼却从未褪色。2009 年,王杰和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先锋楷模一同被评为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

2017 年 1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时强调," 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 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

(编辑 刘魏)

相关标签

王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