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轻处理压力,深圳很早就在垃圾分类和减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统计,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为 8500 吨 / 日,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 30%,极大减少了垃圾填埋与焚烧的压力。那么,深圳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达到垃圾分类减量目标呢?
建立垃圾分类的 " 三大体系 ",实现 " 两个目标 ",是深圳垃圾分类的路径。" 三大体系 " 是指分流分类体系、宣传督导体系、责任落实体系。" 两个目标 " 是指提高减量率和提高参与率。通过市区街三级联动,深圳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
四大分类简单明了
为了让市民便于理解与执行垃圾分类,深圳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
可回收物包括玻金塑纸、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等;易腐垃圾包括厨余垃圾、餐厨垃圾、绿化垃圾、果蔬垃圾等,对市民来说主要是厨余垃圾;有害垃圾指各类电池和荧光灯管等;其他垃圾指除了以上类别之外的所有垃圾。市民在无法准确对某一项废弃物进行分类时,可以先行投放到其他垃圾类别。
分流分类体系方便集中回收处理
为了提高回收率,深圳还确立了九大分流分类体系:从行业管理角度出发,针对园林绿化、农贸市场、餐饮企业这类产生源相对集中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专项分流处理。从家庭角度出发,则要求居民对有害垃圾、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废旧织物、废旧家具、年花年桔等进行分类投放。事实上,由于后三类并不会每天产生,市民日常生活中主要按有害垃圾、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宣传督导体系推动共建共治
宣传督导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是提升市民参与度和垃圾减量率的重要抓手。在宣传方面,2017 年深圳制订了国内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宣传引导。此外还组织公众教育,实施蒲公英计划,通过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课堂,招募志愿讲师,规范培训课件,再由他们像蒲公英一样,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到各处。
校园也是垃圾分类宣传的重要场所,城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推进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实践,编制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年龄段的知识读本, 2018 年实现全市中小学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全覆盖。
为唤起市民厉行节约,减少餐厨垃圾,城管部门联合媒体开展 " 光盘行动 ", 号召市民 " 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 ",并在 2018 年创设全国首个 11.8" 光盘日 "。
在督导方面,深圳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在住宅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定时督导,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
责任落实体系层层压实分类工作
责任落实体系则包括 " 六个责任 ",分别是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集贸市场开展果蔬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餐饮企业进行餐厨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压实收运、处理企业分类收运和处理的责任;压实区、街道、社区落实辖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为保障相关制度有效实施,深圳还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各区政府的绩效考核,以及民生实事、治污保洁、生态文明考核中,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全过程监管。
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提高
住宅区是产生生活垃圾的主要场所,如何在全市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提高居民的参与率,是深圳垃圾分类重点突破的。为了提高参与率,深圳正大力推行 " 集中分类投放 + 定时定点督导 " 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即楼层不设垃圾桶,在楼下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每晚 7 时至 9 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
▲在梅林一村,督导员正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2019 年上半年,全市建成 805 个 " 集中分类投放 + 定时定点督导 " 模式小区,实行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每天晚上 7 时至 9 时)分类投放,并招募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人员等作为督导员,每晚 7 时至 9 时在集中投放点开展常态化定时定点督导。目前,全市有 2671 名督导员在 805 个小区的 2630 个集中投放点开展现场督导,共覆盖 45.2 万户、153 万居民,平均每个集中投放点服务约 172 户居民。
推行这一模式,意味着小区里楼层不能有垃圾桶,原来放置了楼层垃圾桶的要撤掉。为了向全市推广这一模式,深圳正在进行撤桶行动,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全面撤掉小区楼层垃圾桶。
生活垃圾减量率提高
7 月以来,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已达到 3000 吨 / 日,通过卖废品等市场化方式回收并进入资源循环领域的可回收物日均大约 5500 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约为 30%。
▲回收企业正在回收有害垃圾。
垃圾分流分类体系是政府层面主导的、有组织的开展的回收处理行为,在此之外,深圳还鼓励、支持通过市场行为对可回收物应收尽收。有些可回收物附加值较高,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将这些可回收物自发带入回收利用的渠道,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回收利用产业链的持续运转,驱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如此一来,也达到了垃圾减量的目的。
▲在福田街道废品收购点,市民将纸皮卖给回收商。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努力,在住建部 2018 年第二、三、四季度对全国 46 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考核中,深圳连续排名第二。
【数据】
生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量
1. 玻金塑纸:85 吨 / 日。
2. 厨余垃圾:65 吨 / 日。
3. 废旧家具:816 吨 / 日。
4. 废旧织物:13 吨 / 日。
5. 年花年桔:2019 年全市累计收运处理年花年桔 165 万盆,再利用花盆 104 万个,回植复种年桔 9.5 万株。减少焚烧和填埋量约 11000 吨。
6. 有害垃圾:电池 0.2 吨 / 日,灯管 0.3 吨 / 日。
7. 餐厨垃圾:已建成罗湖、南山、龙岗、龙华 4 座处理设施,收运处理量约 1180 吨 / 日。
8. 绿化垃圾:613 吨 / 日。
9. 果蔬垃圾:311 吨 / 日。
深圳晚报记者 陈龙辉 实习生 涂世琳 通讯员 陈佳 / 文 深圳晚报记者 冯明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