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尚)从当初 7 个人到如今的 100 来人,从当初 200 平方米到现在 2850 平方米,当初的小李也变成 60 多岁的老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一直没有改变的就是院长李银江那一颗敬老爱老的心。
△李银江为敬老院老人洗脚 王昊 摄
33 年前,不到 30 岁的李银江还是桂五镇四桥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镇党委书记让他去敬老院做院长,虽然李银江不太理解,不过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第一次来到敬老院,李银江傻了眼,敬老院门牌挂在树上,面对这一片荒地李银江没有放弃,他决心要把敬老院建起来。工程开工了,白天他和工人一起干活,晚上为保证建材安全,他买了塑料布,铺上稻草,搭起棚子,睡在工地上。这一睡就是 90 多天,看到李银江身上脚上都是泥巴,没有干净地方,家里人叫他 " 泥猴子 "。
敬老院盖好了,8 间红砖瓦房用作老人宿舍,3 间厨房,还有一个老式厕所。有了房子,人从哪里来?李银江就自己去请,在摸排镇里的孤寡老人情况后,李银江到老人家里做工作。" 来这里包你们吃喝,有病带你们去看病,我把你们当父母一样孝顺 ……" 第一批 7 位老人成功入住。
李银江说," 我那时就想着,一定要尽全力给老人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老人们也时时想着他。在敬老院首批入住的老人中,有一位陶玉兰奶奶,隔一段时间会把积攒的硬纸板、废旧瓶子拿去镇上卖,一次陶奶奶看到镇上很多小朋友争着买 " 蛋筒 " 吃,平日里舍不得花钱的老人给 " 小李 " 买了一个。等她手捧 " 蛋筒 " 回到敬老院的时候," 蛋筒 " 已经快化完了。
李银江的孝心感动了老人,也传出了敬老院。如今,更是有老人抢着要来桂五镇敬老院养老。
老人们一辈子忙惯了,来到养老院,突然闲下来,斗嘴闹矛盾多。怎么办?李银江决定建个 " 农疗园 ",让老人们忙起来。他在敬老院后面开出几块荒地,一处种粮,一处种菜,一处养鱼,老人愿意做的,采取工分制,劳动一小时计一分,每分 3 元。" 农疗园 " 一推出,立马受到欢迎,多的一天能挣二三十元。不但解决了管理难题,老人们的身体也好多了。如今,敬老院里吃的蔬菜都是老人们自己种的。他经常提倡互帮互助,年纪较小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健康的要帮忙照顾身体不好的。
33 年来,李银江始终坚持对老人尽孝、对困难群众尽责、对人民尽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2019 年 4 月,李银江获得民政部最高奖项孺子牛奖,他也是江苏唯一的获奖者。获奖后,李银江也没有闲下来,他希望能够传承孺子牛精神,将自己的 " 劳动型 " 养老模式,传播到更多地方去,让天下的孤寡老人都能够安度晚年。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