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听见海棠花未眠》(下称《季羡林先生》)的作者张光璘是季羡林先生的学生,曾与季老共事 20 余年,被季老亲切称为 " 张才子 "。本书完稿后,张光璘说:" 创作这本书,是我的夙愿,也是我一生中做过的,为数不多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季羡林生前,曾亲自审校删改本书,并写下 " 张光璘写的都是我的过五关、斩六将,没有写我的夜走麦城 " 的评语。如今,季老作古十年,张光璘先生年逾耄耋,关于季羡林生前往事的一手资料,尤其是经季老本人审校的书稿,就显得极为珍贵。时值季羡林先生逝世十周年,鹭江出版社出版此书,谨以献给所有仰慕先生、追寻学术、崇尚真理的人。
《季羡林先生》这部书稿写于 2002 年,那时季先生还健在。其时," 朗润园 13 公寓一楼东侧房间里那盏灯,每天黎明前仍然准时打开,一位老人坐在书桌前,‘心事浩茫连广宇’,思考着国家民族与人类的未来,然后写下一行行文字。" 这位老人就是季羡林,当时 92 岁。季先生于 2009 年 7 月逝世。
张光璘回忆自己写作的过程,颇带感情:"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我反复阅读季羡林先生的 24 卷《文集》,以及 1992 年《文集》出版后的作品,竭尽全力搜集有关资料,采访一切能找到的知情人,力图使书稿保持真实。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的时候,往昔岁月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常常令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喜怒哀乐,不能自已。每当我骑车去朗润园 13 公寓拜谒先生的时候,看见他日渐苍老的面容,步履蹒跚的身影,心中便会涌起阵阵忧思,回家后更努力地写下去。现在,终于完稿,并得到先生的首肯。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季羡林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代学术大师,这个经历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在风雨飘摇,从混乱走向统一的 20 世纪的中国,季羡林先生亲历了这段历史中的绝大部分事件。" 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文化人肩负着民族与文化的双重重任走过的一条崎岖的道路。季羡林先生一生的经历,是值得回忆的。因为它不但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且带有普遍性。"
《季羡林先生》讲述了季羡林先生传奇的一生,从 " 寒门贵子 " 到 " 水木清华 ",从 " 留德十年 " 到 " 回归故土 ",撷取了季羡林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或是对其人生道路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向读者勾勒出季羡林求学、做学、讲学的非凡一生。
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其作品 80 余年畅销千万余册,多篇都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中小学语文课本,更是高考、中考语文阅读题、作文题常选篇目,堪称 " 影响四代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
季羡林学生唐师说,他不是大师,不是教授,不是专家学者 …… 他就是那么一个千篇一律的普通知识分子,穿蓝色中山装,别英雄钢笔,除了手上的 " 欧米茄 " 手表之外,没什么特殊。白天出门上班,晚上推自行车进楼。温、良、恭、俭、让,像所有的北大老师那样和蔼可亲。
"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是《感动中国》曾致季羡林的颁奖词。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季羡林先生:听见海棠花未眠》
张光璘 著
鹭江出版社 2019 年 7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