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外援:1937 — 1945 年的外国援助与中日货币战》是一本抗战时期货币金融的全景记录,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 1937-1945 年间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真实记录了抗战时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金融援助,以及抗战期间中日在金融领域的交锋。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因其史料文献价值,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作者阿瑟 •N. 杨格是美国人,在 1929 — 1947 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他作为中华民国的财政顾问,在中国的币制改革、税制改革、中央银行制度、寻求美国援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国参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时,对英、美两国所提方案的反馈,即以杨格的意见为蓝本,他本人也代表中国参加了这次会议。
阿瑟 •N. 杨格的贡献兼有传统和现代两种色彩。一方面,和马可 • 波罗、罗伯特 • 赫德一样,他是受邀工作于国民政府的外国专家,因而得以从权力阶层内部人士的角度观察当时的中国。另一方面,他又是当时新兴的对外经济援助领域的先行者,不仅每天研究如何应对战争期间不断出现的危机,还常常代表中国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打交道。
因其特殊身份,杨格从在华外国人的角度回忆了那段历史,并通过多方渠道搜集查证了自己未掌握或语焉不详的史实以及资料,将自己的论述补充得更为完整可信。同时站在国民政府财政顾问的角度,理性分析了抗战时期中国政府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战时中国接受的外国援助的进程以及得失。
本书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中、美两国大量的一手资料,还收集了相关国家,如苏联、日本和德国等的资料。杨格关于国民政府财政问题和政策的记录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他基于这些记录以及其他资料对战时中国接受的外国援助所做的批判性分析,同样具有特别的意义。
为国民政府担任财政顾问达十数年之久,在中国抗战结束 1947 年回到美国之后,杨格又被聘为中国中央银行顾问,他应该是为国民政府服务时间最长的外国人。
杨格出生于洛杉矶,毕业于西方学院,先后自普林斯顿大学和乔治 • 华盛顿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和法律学位。
这本书英文版出版于 60 年前,为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中心)东亚系列丛书的第十二本。
于杰先生在推荐序中写道,中美两国近代经贸关系的真正缘起正是二战之前,中国的币制改革、世界货币变迁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的冲突,将中美两国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两国关系的变化也影响了 20 世纪后半期乃至当下的世界格局。重读 70 年前的历史,对理解今天的中美关系、思考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应该说,这是一本珍贵的历史著作,为读者认识 1937-1945 年这段时期的中国以及中国的抗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抗战外援:1937 — 1945 年的外国援助与中日货币战》
[美]阿瑟 •N. 杨格 著
李雯雯 译 于杰 校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年 8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