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8-07
七夕又来"虐狗" 90后为啥还单身?都是圈子小惹的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七夕之际,为更好地了解 "90 后 " 单身群体的婚恋观及婚恋需求,珍爱网联合中国青年网、" 青春有约 " 联谊交友平台共同发起,由深圳大学社会学系研究支持,针对全国 "90 后 " 青年婚恋观进行抽样调查,调研的有效样本量为 4590 份。

《"90 后 " 婚恋需求报告》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单身占比持续领先,流动人口的单身率更高;"90 后 " 单身原因排列前三的是圈子小、工作忙、对爱情幻想过于完美;超八成 "90 后 " 单身青年渴望改变单身状态,且男性脱单迫切度高于女性;"90 后 " 的主要幸福感来源:稳定收入、父母健康、职业前景良好;近七成单身青年表示经济水平不是唯一重要择偶标准,超半数 "90 后 " 可接受租房结婚;六成 "90 后 " 认为婚姻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生活。

一线城市单身青年现状:

流动人口单身率更高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就单身人群城市分布情况来看,单身 "90 后 " 主要聚集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南京、东莞。北、上、广、深位居前四,一线城市单身占比持续领先。此外,与 " 本地土著 " 相比,流动人口的单身比例更高。

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介绍,"90 后 " 的很多观念受到影视剧书籍等多方面的影响,容易产生两方面的偏差。一是对爱情有过高期待,表现为择偶不理性,期望过高;二是对爱情悲观,表现为自卑,裹足不前,可能还会借工作忙、不擅交际等原因拖延逃避。她建议青年男女不要 " 想太多 ",拿出实际行动,接触更多的异性。

男性更迫切脱单

针对婚恋状况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超八成(86.28%)单身青年对自己目前的单身状态表示不满,渴望改变,同时愿意付诸行动来改变现状。从性别差异看,单身男性(88%)比单身女性(82%)更急于脱单,渴望改变现状。

单身青年脱单的主要动力是对婚姻生活的向往(54.55%)和父母催婚的压力 ( 45.52%),其次是受朋友结婚的影响、难以承受孤独。

数据显示,近三成单身青年渴望在 1 至 3 个月内脱单,希望在 6 个月以内脱单的男性占比明显高于女性,而愿意等待半年以上的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可见男性则更追求高效。

"90 后 " 脱单方式:

亲戚朋友介绍、工作接触、婚恋社交网络平台接触

调查显示,亲戚朋友介绍与婚恋社交软件是当下 "90 后 " 单身青年脱单的主流方式,其次为工作环境接触、相亲活动和泛社交活动。就性别差异来看,超半数(54.27%)男性愿意使用婚恋社交软件,略高于女性(49.42%),而女性更多选择亲戚朋友的介绍(62.54%)。从学历背景看,学历越高的青年群体越愿意尝试使用婚恋社交软件等方式脱单。

对于理想的脱单方式,"90 后 " 更倾向于工作接触、亲戚朋友介绍以及社交活动;与拒绝办公室恋情的传统观点不同,"90 后 " 不排斥在工作场合与异性缔结浪漫情缘。

单身青年希望得到的脱单帮助为:获得参与以兴趣爱好为主的社交活动的机会、参与相亲活动以及有诚信的线上交友产品。

"90 后 " 主要幸福感来源:

稳定收入、父母健康、职业前景良好

稳定的收入(57.78%)、父母身体健康(57.62%)、职业前景良好(29.99%)、拥有好朋友(25.05%)及充实的业余生活(24.37%)是单身男女主要的幸福感来源。由此可见,"90 后 " 单身青年重视经济独立,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

深入研究发现,男性对 " 拥有心仪对象 " 的需求比例(6.67%)略高于女性(3.17%),女性则是在拥有要好朋友的比例(28.79%)上高于男性(6.67%),且因为稳定收入感到幸福的女性比例(60%)比男性(53%)更高。此外,经济独立、职业发展与提升个人技能为 "90 后 " 主要的努力方向;女性最渴望实现努力工作和经济独立,而男性则最渴望实现职业发展。

"90 后 " 主要压力来源:

脱单压力、经济压力、自我提升压力

脱发、熬夜、加班、压力山大似乎成了单身 "90 后 " 的家常便饭。调查显示,单身男女主要的生活压力是脱单压力(44.53%),其次是经济压力(15.82%)、自我提升压力(14.14%)及工作压力(13.22%)。既为单身状态焦虑,又要考虑工作、经济等物质方面的压力,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90 后 " 择偶观:女性更 " 听妈妈的话 "

调查显示,超七成 "90 后 " 的父母选择尊重子女的婚恋生活;子女收入越高,在婚恋选择方面受到父母干预越少。

深入分析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择偶建议主要体现在对方人品、家境及经济条件方面,所以要获得对方父母的认可,人品能否经得住考验最关键。

50% 的女性择偶方面会受到父母意见影响,仅 25% 的男性会受到父母影响,可见女性比男性更 " 听妈妈的话 "。

从地域来看," 本地土著 " 青年的在对配偶的选择上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

"90 后 " 婚姻观:

近六成认为婚姻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生活

近六成 "90 后 " 单身青年认为婚姻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生活,而认为到了年纪就应该结婚、婚姻是爱情的保障的单身男女则不到一成(7.97%);近七成认为成家立业可同时进行,11% 认为可以先成家后立业。

对于家庭收入的理想性别比,五成单身青年认为丈夫应承担主要的经济责任,三成人认为应夫妻共同承担经济责任。对于家务分配,近半数单身青年支持分工合作,而不再是男生或女生一人包干。

39.93% 的 "90 后 " 单身青年赞同谁擅长理财谁掌握财政大权,36.9% 赞成共同掌管财权,21.74% 赞同女方掌管财权,只有 1.43% 支持男方掌管财政权。双方共同投入时间与精力参与管理家庭财政的情况有可能成为新趋势。

新 " 门当户对 ":

学历、能力和成长背景匹配

调查显示,超七成单身青年认为 " 门当户对 " 是指结婚对象双方的学历、能力、成长背景等匹配。50% 的 "90 后 " 单身青年赞同 " 门当户对 ",46% 认为只要真心相爱就行。此外,收入越高越赞同 " 门当户对 "。

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收入高的人群已经在物质上得到基本满足,会更期望伴侣与自己的 " 精神契合 "。相似的物质基础诞生出类似的精神观念,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更加重要。建议大家着重了解对方的价值观、金钱观、生活态度、人生计划等是否与自己一致。

超半数 "90 后 " 接受租房结婚

调查显示,近七成 "90 后 " 单身青年认为经济水平不是唯一重要的择偶标准。近半数(43.97%)"90 后 " 认为存款多少不影响结婚的意愿;其中男生(53.87%)认为存款多少不影响结婚的比例高于女性(37%)。在结婚筹备上,女性对经济的考量多过男性。

针对 " 高房价 "" 高彩礼 " 等热门问题,超半数 "90 后 " 接受租房结婚,超四成 "90 后 " 对彩礼持理性态度,收入越高,越认为彩礼可有可无。

深圳晚报记者 徐斌

相关标签

90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