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冉)存 " 时间 " 换养老,你愿意吗?为缓解养老服务主体不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 7 月 17 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到 2020 年,构建起 " 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 " 的时间银行运行机制。8 月 8 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
" 时间银行 " 破解南京养老难题
什么是 " 时间银行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设计,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年老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
据悉,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 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 147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21%;65 岁以上老年人 100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15%;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 4 — 5% 的速度递增。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亟需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全面启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工作,破解养老服务主体不足难题。
2020 年 9 月,实现全市通存通兑
发布会上,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介绍,南京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学习借鉴了瑞士、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时间银行的经验做法。同时,鼓楼、栖霞、秦淮、建邺等区,从 2012 年从社区、街道、区开展了多个层面的试点,为全市全面实施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奠定良好基础。
预计到 2019 年 10 月底前,完成时间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招标和开发;2019 年 12 月每个区各选 1 个街道进行试点;2020 年 9 月,在试点的基础上,各区全面推广,实现全市通存通兑。
哪些人是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
" 时间银行服务对象为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存有时间的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 陈芳解释,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是指 80 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年人,或 60 — 79 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独居老年人。经南京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查证,全市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大约有 5.4 万人,其中:80 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年人 3 万人;60 — 79 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独居老年人 2.4 万人。
时间银行服务项目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 号)文件明确的 " 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 " 五助服务项目。视试点情况逐步拓展服务项目。
借助市民卡,实现志愿服务时间的存入和兑换
个人志愿者以南京市民卡为载体,开设专门的时间银行账户,暂定 1500 小时为存储上限,超出的服务时间主要用于捐赠或社会褒奖。团体志愿者服务所产生的时间先期仅可用于捐赠,给予社会褒奖。捐赠的时间优先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服务。
时间发放实行总量控制,单位为小时,当年新增发放时间的数量 = 新增基金规模 /(最新公布的非全日制小时工工资标准 ×10%)。
全市还将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并在 " 我的南京 App" 开辟 " 养老时间银行 " 专栏,供市民实时查询时间存储、消费等情况。
时间银行基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此外,南京市还设立时间银行专项基金,资金由福彩公益金保障,鼓励社会捐助。专项基金委托市慈善总会设立,主要用于:化解时间银行运行风险;为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发放服务时间;志愿者因户籍迁离本市等原因需注销账户时,按照最新公布的非全日制小时工工资标准的 10% 给予一次性补助。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