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徐可 记者胡玉梅 )有这么一群人,地震时,人们纷纷往外跑,而他们却要坚守阵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随着科技发展,救援工作愈加方便、快捷 ……8 月 9 日,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市地震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安监局、各区应急局(地震办)等近 50 家单位,开展 2019 年度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活动。
默契 三方协作,首次尝试桌面演练和现场演练相融合
本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模拟了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发生 5.5 级地震,震源深度 9 公里,南京市政府启动Ⅱ级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 , 协调指挥抢险救灾。
这次演练分别在三处不同地点设立了指挥中心、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现场和模拟地震救援现场。
" 大家注意了,演习正式开始!" 随着一声号令,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现场共有 60 多人,每人的电脑屏幕都会接收到 10 条模拟信息、100 余种模拟灾情,各组人员快速进行讨论,然后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处置建议。
指挥中心负责指挥与决策;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现场被划分为 10 个灾情处置工作组,好比为各方提供血液的 " 心脏 ",各参演单位在线上对具体灾情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案;现场救援则是负责具体行动的 " 四肢 ",根据灾情处置工作组给出的方案实施救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次是第一次尝试桌面演练和现场演练融合在一起。" 这次召集全体人员,熟悉演练流程,明确自己的职责。" 南京市地震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够快 多媒体、高科技,灾情信息畅通无阻
据了解,本次演练由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同时指挥中心、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现场和模拟地震救援现场进行相互配合。
当地震来临时,他们是靠什么相互配合和的呢?现代高科技帮了他们。
他们接收和发送信息的平台是 " 南京地震应急决策指挥平台 ",这一平台连接着三方网络,所有震情将汇总在这里,并将所有救援人员的决策、方案、反馈实时传递出去。虽然这次演练将所有工作组召集在一起,但是当灾情正发生时,各工作组可以分散在不同地点,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线上讨论、决策。
现在快报记者了解到,救援现场将采用无人机拍摄,将灾区的情况实施传送给指挥中心。万一通讯网络被损坏,救援现场将采用卫星电话保持通讯。除此之外,指挥中心还设置了视频互通系统,可以随时观察灾区和救援情况。
(主办方供图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