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 能吃是福 ",可对于 28 岁的张女士来说,却饱受进食困难的困扰长达五年。近日,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收治了这名严重营养不良的张女士。身高 155 的她,体重不到 30 公斤,瘦成了名副其实的 " 纸片人 "。入院前,她的症状已经发展到了连喝水都下咽困难的地步,只能每天勉强进食流食。
▲术后恢复中
食道堵塞五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5 年前,张女士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症状,每次吃东西后,她都感觉很难将食物完全吞下。食物好像石头一样卡在胸部,胸腔疼的仿佛要被胀开。一旦吃的东西稍微多点,就会立即出现呕吐症状。
随后,张女士前往惠州当地医院就诊,并遵照医嘱服用了一段时间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的药。最初服药那段时间,张女士感觉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呕吐的症状有所缓解。然而,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吞咽困难的症状却加重了。每次进食后,她必须像吞药片一样,饮用大量汤水才能将食物冲下。每一餐饭都显得格外痛苦漫长。
张女士后来了解到,自己咽下困难、食物反流等症状极有可能是患上了贲门失弛缓症。她前往深圳某三甲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果然,检查的结果显示,张女士的猜测是对的,她所患的正是罕见的贲门失弛缓症!
正常人的贲门处括约肌,就好像弹性好的橡皮圈,能随着吞咽动作舒缩,能够在进食时自动松弛张开,让食物通过;在不进食时,这个 " 橡皮圈 " 又会自动收缩,将食管和胃之间的阀门 " 系紧 ",防止食物反流。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贲门括约肌,则犹如失去弹性的绳子,牢牢系紧在阀门口处,难以松弛张开,堵住了食物通道。
此时,张女士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完全无法吞咽固体食物的地步,每天只能吃一些流食勉强度日。在长期进食困难的影响下,张女士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这五年间她的体重骤降,一度低至 27 公斤,瘦成了名副其实的纸片人。
手术难度大接连被拒
针对贲门失弛缓症,目前有三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分别是食管球囊扩张术、行胸腔镜(或腹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Heller 术)和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 手术)。其中,POEM 手术是 2008 年才诞生的、通过胃镜来进行的微创手术。它通过建立食管黏膜下隧道这种更加微创的方法,进行食道下段及贲门环形肌切开,将贲门处的 " 绳结 " 剪开,比外科手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此项手术难度较高,只有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操作下才可以开展此项手术。张女士接连跑了两家医院,都得到令人绝望的回复:" 手术操作区域离心脏近,患者食管壁较薄,POEM 手术的难度太大,无法进行手术。"
杨女士一家没有放弃希望,经了过多方打听,她们又来到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找到杨东杰教授。在张女士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何裕隆、杨东杰教授对她的病情、身体情况及手术风险进行了仔细评估,并针对她的情况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首例 POEM 手术大获成功
7 月 23 日,张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杨东杰教授首先在患者食管后壁距贲门 12-13cm 处黏膜层切开约 1.5-2cm 的切口,显露出黏膜的下层,接着在黏膜下建立一条 15-16cm 长的 " 隧道 "。然后在胃镜直视下,从 " 隧道 " 入口下方 3-4cm 开始,自上而下、由浅入深地纵形切开食管下段食管内层的环状肌、贲门处括约肌束直至贲门远端 2-3cm 胃壁肌层,将食管与胃交界处扎紧的 " 绳结 " 剪开,打开贲门通路。最后,再使用血管夹关闭黏膜层切口。在全体手术团队的紧密合作下,经过 2 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他们成功地打通了患者的贲门通路,顺利完成了中山七院首例 POEM 手术。
手术结束 2 小时后,张女士渐渐从麻醉中苏醒。手术完成三小时后,张女士顺利地喝下了 30 毫升的水。" 喝水的时候感觉很顺畅,完全没有以前那种堵着的感觉了!"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术后第一天张女士已经能够顺利进食营养素,不会再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术后一周,张女士已经可以顺利进食半流质,体重较术前增加了 3 斤。现在,张女士期盼能够早点像普通人一样好好地吃上一顿饱饭!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周恬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