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8-10
证人凋零,记忆不灭!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者们在和遗忘做斗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马壮壮 文 / 摄)8 月 10 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 " 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围绕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 慰安妇 " 等诸多议题,多角度展开了对话与研讨。

运用跨学科,拓展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视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京饱受战火摧残。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围绕着 " 空间的产生与生产 " 对南京大屠杀展开论述。张生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相关研究也会遇到更多困难。"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运用跨学科方法,来拓展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视野,增强说服力,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理解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

△ 会议现场

张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今在文学、社会学、电影、音乐等方面都有对南京大屠杀史进行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其本质目的就是 " 和遗忘做斗争 "。" 南京大屠杀是整个中国乃至全人类的伤疤,这段历史已经成为世界记忆遗产,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解决中国学术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全球学术界关心的问题。"

当所有幸存者都不在场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延续研究?张生认为,这是学界的新挑战,这个时刻来临之前,要在学术上做好准备。" 南京大屠杀史能给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带来什么?这需要学界以及将来所有关注这段历史的人来共同努力。" 张生介绍道,在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候,就有前贤做了详细的记录,他们知道这段历史资料会为后代所用,对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要持续规划,不断增长。" 这样的研究不应该终止,也不会终止。"

真正的和解,只能建立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

丘培培是美国瓦萨学院中日文系教授,研讨会上她对 " 慰安妇 " 问题进行了讨论。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丘培培接触到 " 慰安妇 " 问题缘于 2003 年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那个过程中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当时英文资料里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慰安妇’的受害经历,基本上是以日韩为主。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在北美、欧洲只要谈起‘慰安妇’问题,他们第一时间只能想到朝鲜半岛的女性。"

△ 会议现场

" 中国妇女的受害经历也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她们遭受非人的折磨,这个真相要让世界人知道。"2013 年,丘培培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陈丽菲合著的《中国慰安妇:日本帝国性奴隶的证言》 ( Chinese Comfort Women: Testimonies from Imperial Japan ’ s Sex Slaves)一书出版后,中国 " 慰安妇 " 的遭遇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人士所关注。

" 南京大屠杀代表着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反人类恶行,也代表着日本在整个亚太战场犯下的恶行,南京应成为中国和世界上推动和平的主要城市。" 丘培培认为,真正的和解和持久的互相信任,只能建立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如果某一方还在否定历史,和解是不可能稳固的。" 希望通过对历史的铭记,建立一个超越民族的共同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道,本次研讨会参会论文共 45 篇,包括抗战史、南京大屠杀史、抗战记忆、中日关系等多个议题。

(编辑 魏如飞)

相关标签

南京大屠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