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8-13
深晚报道 | 李根基:最大愿望是改造好服刑人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一个服刑人员至少牵扯到两个家庭,一个是他们自己的家,另一个是被害者的家,有时候被害者还不止一个。少一个服刑人员,就少几个家庭难受。我希望你们出去都变好,想‘重操旧业’的时候,想想你们背后的家庭。" 在过去的 20 年,每当有新的服刑人员来到监狱,李根基总会跟他们重复这段话。在他看来,哪怕有一个人听进去了,他所做的工作就值了。

李根基,毕业于深圳市人民警察学校公安专业。1999 年加入深圳监狱以来,始终扎根在基层管教最前线,先后在入监监区、后勤监区、第三监区担任管教员工作,曾获 " 先进个人 "" 优秀共产党员 "" 优秀公务员 " 等荣誉称号。

▲李根基在巡查监区。

给服刑人员 " 问诊 " 的监狱 " 老中医 "

1999 年 8 月 17 日,李根基坐上深圳监狱的大巴,从深圳警校出发,经过 3 个小时颠簸,翻过山路,终于站在了印有 " 深圳监狱 " 字样的大门前。那一刻,李根基脑海中划过无数电视剧里有关监狱的片段,心里忐忑不安。当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地方一待就是 20 年。

作为深圳监狱第一批狱警,李根基初到岗位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学习。如何与服刑人员交流,如何将政策更好地传达给服刑人员,李根基都需要从 0 开始摸索。" 当时还比较青涩,面对一些服刑期比较长的‘老油条’,经常会被他们弄得很难堪。" 李根基回想起刚到监狱的情景,笑着说道。

有一次,李根基在与一名情绪不稳定的服刑人员谈话时,对方不但没有好好沟通,还频频出言不逊地对李根基进行辱骂。对方骂得越来越难听,李根基也越来越心烦意乱,忍不住用双手紧紧握住身边的物品。见状,这名服刑人员再次挑衅:" 你砸啊!来砸我啊!"

那一刻,李根基突然冷静了下来。" 再坏的犯人,也是人,他们是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走向正轨的。作为管教人员,我要做的是与他们对话,绝对不是发脾气。" 于是,李根基深吸了一口气,不管对方怎么激动,他都保持镇定,还给他添了一杯茶。这一举动让对面的服刑人员愣住了,他很快停止了吵闹。在后续的沟通中,这名服刑人员终于恢复了平和,并愿意与管教人员进行交流。

" 老中医讲究望闻观切,其实管教服刑人员也是一样的,要观察、判断、思考、沟通。" 李根基说,时间久了,他渐渐地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教标准:对待服刑人员,首先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判断他们的特点,通过前期的谈话,了解服行人员的性格,再 " 对症下药 " 地深入交流。为了更好地与服刑人员交谈,李根基还捧起了很久不看的书本。" 服刑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他们有不同的文化程度,只有知识面足够广,才能找到聊天的切入点,拉近和他们的距离。" 李根基说,现在他还是会每天抽出时间看书,看新闻,为自己 " 充电 "。

在李根基的用心付出下,他管教过的许多服刑人员离开监狱后,都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业内翘楚。 " 很多人出去后会给我发信息,跟我说近况。我觉得他们既然愿意跟我说,一定是真的发自内心想变好。" 说起那些服刑完毕走上正轨的人,李根基抑不住地展开笑容。

▲李根基与服刑人员谈话。

言传身教 监狱年轻干警的 " 好老师 "

在转业到深圳监狱前,李根基是深圳第一批消防兵。来到深圳监狱后,他又是第一批狱警。这样的经历,让李根基的自主学习能力比一般人强,对工作也十分善于总结。20 年间,李根基长期扎根在基层管教最前线,积累了大量实际管教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标准化执法的工作思路,最终总结出了《入监新犯谈话技巧》。目前,这份总结已经成为监区干警跟新犯谈话的指南。

由于管教经验丰富,李根基还负责帮带监狱的年轻干警。" 仅仅依靠经验是不足的。" 李根基说,他在长期的执法实践中形成了 " 标准化 " 执法的思想,引导年轻干警们思考,让他们明确自己需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20 年来,由他带入门的新入职干警,绝大多数成为了监狱管教业务能手。

在深圳监狱的同事们眼中,李根基确确实实是一个把管教工作当作终身事业的人。每逢春节,李根基都会把休假机会让给同事,自己坚守在岗位上。1999 年至今,他是深圳监狱值班年数、月数、天数、小时数最多的人。

"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职责所在,都是为了对得起身上这套警服。" 李根基说,他把人生最美好的 20 年献给了深圳监狱,见证了深圳监狱的飞速发展,他由衷为深圳监狱警察这个身份感到自豪。

深圳晚报记者 高灵灵 实习生 涂世琳 通讯员 刘佳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