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8-15
日本投降74周年,南京举行升国旗撞响和平大钟仪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 文 见习记者 刘畅 记者 马晶晶 / 摄)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4 年后的今天(8 月 15 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日本神户 · 南京心连心会第 23 次访华团来到纪念馆,他们说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珍爱和平。"

一年 13 场升旗仪式,319 次撞响和平大钟

上午八点,在纪念馆公祭广场上,伴着国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观众代表、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代表、纪念馆老馆员代表共 300 人,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之后,八位纪念馆老馆员代表参加了撞钟仪式。

87 岁的段月萍是第一任副馆长,满头白发的她来到曾经熟悉的地方感慨万千,她说:" 纪念馆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今天在这里参加升旗撞钟仪式觉得我活得很值得。" 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34 年前的今天,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之后经过了几次的扩建才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

"13 场升旗仪式,319 次撞钟,参与撞钟人数 3928 人,我们希望每一次进馆,都是一次铭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去年 8 月 15 日起,纪念馆正式开始仪式化参观,每天江东门的钟声都会响起。

来自北京的张鹏带着孩子参加了今天这场庄严的仪式。" 今天是 8 月 15 日,也是日本投降的日子,就想带着孩子来到现场体验一下这个气氛,缅怀先烈,记住这段历史曾经给中国带来的苦难和给中国带来的团结力量。" 他说。

日本友好人士 23 年坚持来宁,惨痛教训需要传承

8 月 15 日,日本神户 · 南京心连心会第 23 次访华团一行 20 人来到纪念馆,参加纪念馆 "8 · 15" 主题活动。张建军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 这些年来,大家坚持在这一天来到南京,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而努力,我感到敬佩。在你们中间,也看到了年轻的面孔,我感到非常欣慰。历史记忆需要一代代年轻人传承下去。"

访华团代表表示,他们把过去的记录传承给了现在的年轻人。" 我们每年到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段历史,今天我们依旧来,好好学习!" 访华团代表向张建军馆长赠送了他们去年访问南京的学习报告,以及今年访华前制作的纪念 T 恤衫。

在纪念馆祭场,日本神户 · 南京心连心会第 23 次访华团全体成员,和参加南京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第二十三期交流活动的国际留学生代表等一同参加献花、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仪式。访华团的成员们高举 " 祭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共创未来 " 等标语牌。

团长宫内阳子说," 我们再次来到南京,现在我们站在我们的祖辈曾经犯下屠杀暴行错误的土地上,缅怀那些被无辜剥夺生命的人。哀悼让我们悲伤无语。那场战争给南京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要铭记。" 她还用中文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为了发展中日两国来之不易的友好关系,宫内阳子在现场保证:" 我们把在南京的所见所闻带回日本,为历史传承而努力。"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岑洪桂老人向日本神户 · 南京心连心会第 23 次访华团成员详细讲述了自己家的遭遇。岑洪桂 1924 年 11 月出生。1937 年南京沦陷后,岑洪桂家被日军焚毁。未满两岁的小弟弟被烧死,他自己被日军推入火海,腿部被烧伤,至今留有疤痕。2015 年,岑洪桂曾先后到访日本长崎、熊本、福冈等地,向当地民众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