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8-15
叶兆言、刘亮程、叶舟,三位茅奖提名作家齐聚上海书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叶兆言、刘亮程、叶舟的作品近日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8 月 14 日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译林出版社邀请他们齐聚上海书展,进行了首场三人对谈。现场有趣有料,吸引众多读者围观。

△对谈现场挤满读者

他们三人的新作《南京传》《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敦煌本纪》也将在书展期间陆续与读者见面。

叶兆言:

写作,就是不断地和写不出来作斗争

△叶兆言

叶兆言,南京人,著名作家,他的祖父是叶圣陶。

这次入选茅奖提名的作品,是他的《刻骨铭心》。《刻骨铭心》由上海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策划出版,描摹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城里风云变幻的痛与爱。

叶兆言被视为南京最理想的文学代言人,被公认为书写南京最多,也是写得最好的当代作家。他的 2019 年最新作品《南京传》,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朝代更替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 211 年孙权迁都秣陵,写到 1949 年百万雄师过大江。

对这部作品,叶兆言很自信。"《南京传》言必有据,如果错,也是我引用的文章原本就有误。"

对于写作,叶兆言也非常坦诚。" 一个作家最真实的状态,就是天天在那儿写,有很多时间你写不出来,我觉得写作就是不断地在和写不出来做斗争,最后你把它写出来了。"

刘亮程:

要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还给家乡

△刘亮程

刘亮程,著名作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长篇小说《虚土》、《凿空》等,有多篇文章收入全国中学、大学语文课本。

这次,他带到上海书展现场的新作,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作为刘亮程写作生涯迄今为止的首部谈话录,该书精选其历年演讲和对话结集,完整展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观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对谈现场,刘亮程回望了自己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了他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寒风吹彻》《捎话》等名篇的创作经历,以及他对散文写作的理解与思考,还分享了自己对家乡和故土的深厚情感。" 家乡在我睁开眼睛的一瞬间,几乎用整个世界迎接了我。而我,则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还给家乡。"

叶舟:

敦煌,这两个字聚在一起就会产生核裂变

△叶舟

叶舟,诗人、小说家,曾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小说奖、《人民文学》年度诗人奖、《十月》文学奖、《钟山》文学奖等。

他的《敦煌本纪》,同样交给了译林出版社出版。

《敦煌本纪》是国内首部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巨制。河西走廊诞生这部《敦煌本纪》,其意义正如关中平原诞生来《白鹿原》。

聊起敦煌,叶舟的深爱溢于言表。" 敦煌,这两个字具有魔力,这两个字聚在一起就会产生核裂变。把敦再加一个其他任何字都不好,敦量、敦沉,加什么都不好,就是敦煌。敦煌有很多说法,我比较倾向一个专家说的,他说这是来自古藏语,翻译过来就是众神的宫殿,我觉得这个说法极其靠谱。"

《敦煌本纪》的创作过程非常不易。

2000 年的大年初一那天,叶舟下定决心要为莫高窟写一部书。之后他就一直在查找各种资料,查资料和构思用了很多年。" 构思很痛苦,我推翻了好几次,其实写起来很快,也就两年时间,最后写了一百万字。我觉得这就像去随礼一样,人家结婚你去随 20 块钱的份子不太好,我觉得莫高窟可能它才能配下一百万字。"

(编辑 郭子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