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 / 文 牛华新 / 摄)8 月 16 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南京新华书店举办 " 与哈利 • 波特一起走过的日子 " 暨中国原创封面多卷本读者分享活动。" 哈利 • 波特 " 系列责任编辑王瑞琴、马博,译者马爱农、马爱新作为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与读者通过讲述、互动和分享等方式一同步入充满爱与友谊、成长与力量的魔法世界。
2019 年,世界超级畅销书 " 哈利 • 波特 " 系列步入了在中国的第十九个年头。十九年间," 哈利 • 波特 " 早已远远超越图书本身,晋升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现象与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数千万中国哈迷而言,哈利 • 波特不仅代表着一个男孩、一套畅销书,更是传播正义、友谊与爱的圣经,亦与中国最权威出版社与最高翻译水准密切相系。
在此次图书分享活动中,哈迷们分别从阅读体验、故事情节、引进出版与翻译历程等方面走进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以文学的美好与翻译的智慧为桥梁,全方位解析 " 哈利 • 波特 " 的神奇魅力。
读者们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他们纷纷表示," 哈利 • 波特 " 是童年的玩伴、是成长的指南、亦是人生的良友,书中所传达的爱之力量、信念的勇气等正能量理念将令他们受益终生。他们相信魔法就在身边,魔法就在心中,魔法就是正义、勇气与爱。
" 哈利 • 波特 " 在中国的面世,首先是从图书的引进开始的。别开生面的魔法世界与生动深刻的人物塑造,令该系列图书的每一次出版都成为一场文化的盛事,它所掀起的阅读风潮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下的文学界与出版界。王瑞琴以自己的亲历、亲感与亲证为读者讲述了 " 哈利 • 波特 " 引进中国的经历和趣闻,生动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带领读者重走了一本译文图书的诞生之路。
" 哈利 • 波特 " 系列作为翻译文学作品,读者对其情节、人物与所涉文化的理解程度同翻译水准密切相系。译者马爱农、马爱新还与读者分享了翻译过程与体验,就如何基于语言及背景文化的差异进行翻译,如何通过翻译弥补对原版国家文化、历史与习惯认识的缺失所造成的理解断层,如何将小说中所涉及的咒语和魔法生物翻译得贴切而有趣等问题的解读让读者从客观层面认识到好译文版本的可贵与可鉴。
马博既是 " 哈利 • 波特 " 系列图书的编辑,同时是一名伴随 " 哈利 • 波特 " 成长的忠实哈迷。他向读者们介绍了 " 哈利 • 波特 " 图书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设计,通过与 " 哈利 • 波特 " 共同成长的亲身感受,向读者传达了书中所体现的勇气、卓越、智慧、忠诚等美好品质。
" 哈利 • 波特 "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入中国以后,多年持续荣登畅销书榜首。为什么一本外国童话体小说能够赢得如此众多的读者,以致形成社会阅读的兴奋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认为,就故事本身而言,成功的儿童文学,第一要素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哈利 • 波特的奇幻生成于现实之中,和现实打成一片,奇幻之中的合理与真实是这部作品特殊的魅力所在。
(编辑 李蔚蔚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