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崔玉艳 记者 安莹)8 月 21 日是正式出伏的第一天,三伏天过去了,我们却进入了一年中最为 " 凶险 " 的 34 天时间。为何说它最 " 凶险 " 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立娟主任医师解释,这是因为夏秋交替时间昼夜温差大,血压波动大,心血管疾病高发。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从 8 月 21 日(出伏)到 9 月 23 日(秋分),这 34 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较大、较频繁的时候。俗话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容易高发。
不少人认为,夏天、冬天的极端天气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陈立娟主任医师指出,夏秋之交,气温有所下降,但昼夜温差大,血管遇冷刺激则收缩,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人和有相关家族史的人一定要警惕疾病发生的先兆,并注意保暖,不要轻易受凉,以免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如何安全度过夏秋时节
夏秋时节既然如此 " 凶险 ",那么心血管病人该如何安然度过呢?专家指出,即使未发病,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防患于未然:
1 · 严格控制血压
有些老人一旦血压稳定了就自行调整用药。长期这样,对血管的冲击比较大,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专家提醒,在这个季节,本身血压不稳人群更要定期测量血压,按时吃降压药,以及保护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千万不要觉得血压没升高就不用吃药,一旦血压突然升高,想吃药都来不及了。另外,一旦发现血压波动大,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用药。
2 · 合理饮食避烟酒
烟酒会促发心肌梗塞,造成心脏衰竭,是心脏病人的大忌。专家说,吸烟是心梗再次发作的强有力的危险因子,心血管病人最好能戒烟戒酒,否则还是会有再次发作心梗的可能。除了尽量避免烟酒外,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最关键的是控制总量,坚持 " 七八分饱 " 的原则。
3 · 坚持适量运动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要合理锻炼,散步、打太极以及慢跑都比较适宜。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要防止便秘,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要多喝水,睡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梗。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对预防心梗特别重要,老年人要安于平静安祥的生活,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感情上的大喜大悲。
4 · 保证充足睡眠
夏秋交替时期,暑热未消除,可是秋凉已起,早晚温度低,而中午温度却又非常高,此时能有一个好的睡眠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专家指出,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熬夜或者说没有充足睡眠时间的话,会引发血压升高,并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因此,在夏秋交替季节,尽可能保证充足睡眠,晚上睡眠时间少的话,白天可以补个午觉。
5 · 注意保暖莫贪凉
立秋过后,早晚明显感觉凉爽很多,可有些人还是会贪凉,整夜吹空调。专家指出,这个季节温差大,稍不留神就容易感冒,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感冒使不得,可能诱发肺部感染,免疫力下降,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在这个夏秋时节注意莫贪凉,积极锻炼加强体质。陈立娟主任医师提醒,心血管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才能安然度过这个夏秋交替时节,一旦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等心绞痛前驱症状时,应提高警惕,立即就医。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