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8-23
快快评 | 狗患难治,难在“光打雷不下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城市不文明养狗,一直是公众吐槽较多的话题。如何将城市狗患治理好,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各地出台的一些管理规定来看,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办养狗证、遛狗要拴绳等,让狗尽量不扰民,将狗患尽可能降至最低。

今年,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在全市首推文明养犬规范十条,包括养犬登记、遛狗区域、带狗出门要牵狗绳、清理粪便等。同时,还形成警城执法加志愿者服务的巡查机制,辖区不文明养狗现象有了明显改善。然而就南京市整体而言,尽管已出台相关规定,但出门不拴狗绳、不清理狗粪的情况仍屡见不鲜。2018 年,南京共处罚违规养犬行为人 5365 人,其中大多数是遛狗不牵绳的。8 月 22 日,南京市城市治理圆桌论坛,公众委员和各部门人士,围绕文明养犬展开讨论,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

养狗对一个家庭来说,对一个城市来说,算不上大事。但随着养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就小视不得,一旦疏于管理,不仅会破坏环境,影响邻里关系,还会因为狗伤人引发社会矛盾。因此,现在各个城市渐渐把对狗的管理纳入公共治理范围,还真不是小题大作。

一定意义上说,在户外遵守规约,做到文明养狗,已成为城市文明的标识。让狗 " 文明 ",关键是让养狗人文明。对于管理者来说,尤其要提高治理水平,推出可操作性细则。

首先,要做好各种动员、教育。让养狗人享受狗之怡情的同时,不要贻害别人。

其次,要提高管理水平,利用新科学手段。正如有人建言,建立统一的犬类智能管理平台,在统一平台上,通过大数据可以监测到养狗的数量、小区的 " 密度 ",以便因地制宜,出台相关管控规定。

第三,要加强监督和惩戒,同时借鉴外地经验,提高不文明养狗者违法违规的成本。比如,实现养犬行为线上举报机制,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养狗主人,不仅要实施罚款等措施,还可以纳入征信系统。

此外,针对取证难、执法难,有公众委员建议,鼓励市民通过手机上传照片或者小视频来举报违规养犬,民警和其他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罚。如此,多管齐下实现多方共治,管好城市狗患,应该可期。

"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 "。如果说狗患难治,难就难在 " 光打雷,不下雨 ",难在市民参与不到位。文明社会,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规则的严格执行。管住养狗人,要用好执法者、敢当监督人。文明养犬,要靠自觉,也要提高管理水平,还要强化监督和执法。一句话,还是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据悉,南京市城治委公众委员们已形成《关于加强南京市规范文明养犬治理的决议》。决议一旦经城市治理委员会审议表决通过,将对南京规范养犬有很大的补充作用。这无疑值得期待。

现代快报特约评论员 肖余恨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