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伟娟 文 / 摄)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风景照,这样的机会不仅景区里有,农村里也有。8 月 27 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 " 壮丽 70 年 · 奋斗新时代 " 行进式采访活动走进常州市金坛区尧塘街道谢桥村。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宽阔的柏油马路、郁郁葱葱的树木、潺潺的流水、二三层小楼的庭院 …… 这里的村民每天 " 住在景区里,生活在画里 ",幸福感四溢。
△谢桥村的村民公约
5000 多个村民都种树,人均年收入 3.6 万元
漫步在谢桥村,道路干净整洁,两侧种着树木和花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小桥、流水、凉亭 …… 更是将村庄点缀得如诗如画。
据悉,谢桥村位于金坛区尧塘街道东部,村域面积 10.65 平方公里,下辖 18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2049 户,村民 5596 人。如今,全村村民只干一件事——种树。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靠勤劳种出了 " 发财树 "。
△谢桥村风景如画
据金坛区尧塘街道谢桥村党总支书记周国平介绍,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谢桥村率先在常武地区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大面积种植花木。2004 年,谢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 " 无粮村 ",即只种树木不种粮。到 2018 年,全村花木种植面积 1 万多亩,辐射面积 7 万多亩,花木经纪人 200 余人,全村花木开票销售达 6 亿元。2013 年以来,谢桥村以 " 打造园艺特色村 " 为第三个十年规划发展目标,以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包括对村主干道进行提档升级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谢桥村终于有了今天的美丽乡村模样。
△谢桥村村民家的彩绘墙
周国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村民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一道经纪人,专门在外地跑苗木销售市场,全国 1/5 以上的地级市都有他们的身影或业务。另一类是二道经纪人,负责掌握村内外的苗木市场行情。最后一类是靠种植苗木技术在村外打工的人。周国平自豪道:" 由于我们村种植苗木有名气,村民靠这个技术外出打工,收入也比一般人要高。"
村民刘国方今年 70 岁,是土生土长的谢桥村人。他和老伴儿有 6 亩多地,种着广玉兰、榉树、桂花树等,年收入达 8 万元。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一年还能挣这么多钱。目前,在谢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 3.6 万元。
△谢桥村水青树绿
全村兴起 " 攀比 " 风,只比谁对村民贡献大
如今,谢桥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 217 万元一年。近年来,谢桥村先后获得 " 江苏省生态村 "" 江苏省卫生村 "" 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 江苏省休闲农业观光示范村 "" 全国文明村 " 等荣誉。周国平坦言,谢桥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乡贤的带动作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当地乡贤成为撬动谢桥村建设的一股力量。现今在当地乡贤中,更是形成一股 " 攀比 " 风。他们不比谁更有钱,只比谁对村民贡献大。
△谢桥村的乡村大舞台
据介绍,2013 年,村民史伯平在该村的环境整治、健身广场修建、贫困户危房改造等项目中投入 390 多万元,破解了农村公益文体事业资源不足的难题。2015 年,村民潘玉平出资 200 多万元用于本村 " 常州市美丽乡村 " 建设,2016 年出资 60 多万元建设 " 乡村大舞台 "。2017 年 5 月,村民张金兔先后投入 200 多万元修建花家村村民健身活动园,并免费向村民开放。在内外乡贤的支持下,谢桥村改公厕、建广场、修村道,乡村建设风生水起。
△谢桥村在建的村民公园
采访中,村民潘夕大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每个月的 10 号、20 号、30 号,村里文艺队的人都要到乡村大舞台后台排练唱戏,很是开心。如今,谢桥村文艺队已经有 60 多人了。他们由衷地感谢潘玉平。不过,潘玉平不愿意提及捐建等事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有一次,潘玉平被妹妹问道:" 你有那么多钱,为啥捐了,不能给我吗?" 对此,潘玉平坦言:" 谢桥村是我家,我是在为家里做事。"
周国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村里像潘玉平这样的大老板有几十号人。他们发达后没有忘记家乡,而是反哺家乡。如今,他们还暗地里较劲,攀比着谁为村里做的贡献大呢。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