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少年听老师讲解古代先民生活。
▲博物少年课后合影。
近日,由深圳晚报社联合深圳市博物馆协会打造的 " 博物少年 " 项目在深圳博物馆精彩启幕。20 余组亲子家庭参与首期课程,孩子们走进深圳博物馆古代深圳展厅,通过文物去探寻深圳发展足迹,用好奇心打开通往博物世界的大门。
换种方式 " 读深圳 "
博物馆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大课堂,也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深圳博物馆古代深圳展厅,就是记录深圳古代文明的厚重史书。对于小朋友来说,许多文物都是 " 奇怪 " 的物件,尤其对于第一次走进博物馆的孩子而言,很难通过具象的实物建立起抽象的历史认知。" 博物少年 " 项目组针对青少年群体,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特点,设计相对应的博物课程,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与人类文明世界的好奇心。
▲博物少年在认真完成课后功课
▲ " 走进博物馆 " 邀请中学生代表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
▲孩子们在认真学习博物知识
走进深圳博物馆古代深圳展厅,映入眼帘的 " 岭南重镇 " 是古代深圳文明的形象注解。带着对 " 岭南 " 地理概念和 " 重镇 " 文化内涵的好奇,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孩子们开启了探寻深圳历史的旅程。从新石器时代的精美陶器到边防重镇的高大城垣,从先民海洋捕捞到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悠远的古代深圳文明,在一件件器物故事的讲述中,带小朋友们穿越历史时空,建立起对深圳历史的基本印象。
激发孩子 " 探索欲 "
激发孩子们 " 用好奇心开启更大的世界 " 是 " 博物少年 " 的策划初衷和追求目标。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如何用好博物馆资源,带领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让他们通过对 " 物 " 的观察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激发起其求知欲和探索心,是 " 博物少年 " 在 " 走进博物馆 " 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项目立意和课程开发的探索方向。
▲孩子们在体验油墨印刷
▲孩子们在博物馆学习传统民俗文化
随着首期课程的开展," 博物少年 " 将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授课方式,整合深圳博物馆资源,开发系列精品课程。据了解,接下来,项目组将结合南山博物馆、大鹏古城博物馆、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深圳古生物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和特色主题展览,陆续推出系列博物课程,邀请专家进行精细化讲解,为青少年群体量身打造精品博物课程,开启博物文化奇妙之旅。
深圳晚报记者 王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