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文 / 摄)前段时间,西安推出玉玺形状的印章交通卡,以西汉皇后之玺为原型缩小比例打造 …… 不必羡慕!江苏徐州版非遗香包地铁卡要来了,可能成为新晋网红。马庄香包被设计成地铁卡,将送给徐州地铁乘客。
近日," 壮丽 70 年 · 奋斗新时代 " 行进式采访走进徐州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在香包文化大院感受非遗香包的芬芳与绚丽多彩。
△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里展示的新款香包
现场:
飞针走线,香包文化大院热火朝天
潘安湖湿地公园,曾经是徐州最大、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如今风光旖旎,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潘安湖畔,马庄村的香包文化大院里,不时地飘出一阵阵中草药的自然清香。老旧木门板搭成工作台,每 6 位女工组成一条流水线,正低头专注于手里的活计:有的飞针走线缝制香包外形,有的将棉花与中草药搓成一团,有的修边、接挂坠 …… 一只只精美的香包,就从她们手中诞生了。
流水线的手工工作室里,日复一日地生产着统一规格、款型的香包吗?走进香包的 " 丛林 ",里面挂着形状、颜色、图案、大小各不相同的香包:圆形、心形、元宝形,深红色、宝蓝色、浅粉色、藏青色,青花、祥云、花鸟、福字 …… 大的比装针线的箩筐还大,可以悬于屋里当装饰,而小的可以置于掌中、挂在胸前。
其中,形如项坠挂件的网红 " 真棒香包 ",更是马庄香包中的 " 销量担当 "。
△厉慧卿展示新款香包(左为地铁卡定制款)
上新:
经典款 " 变身 ",真棒香包出新款
香包越来越火,同时还在不断上新。一款 " 胖 " 版的真棒香包吸引了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它比普通的真棒香包宽一倍左右,一面因填充中药和棉花而鼓起,而另一面则是扁平的卡面状。" 这是徐州地铁定制款香包,将地铁卡嵌入在香包里了。徐州地铁一号线将在 9 月底开通,第一批共 2000 只香包地铁卡,正在赶工中,将作为纪念卡送给第一批乘客。" 马庄香包工作室负责人厉慧卿介绍。
除了地铁卡,经典款红色真棒香包还有不同的 " 变身 ",比如,有的变得更小巧了,成为钥匙扣的一部分;有的变色了,有浅粉色、宝蓝色、藏青色;有的变形了,化身为宝葫芦状、钻石吊坠状、小元宝状 …… 每一款香包的设计,背后都有一个吉祥的寓意。厉慧卿指着一款 " 迷你粽子 " 介绍," 这款粽子形的香包,取谐音,名叫‘包中’。每年端午节前后,也是高考季,设计这款香包,也是为了祈求一个好的寓意。" 还有的香包,为了体现个性化,将百家姓绣在大红色的香包上,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绣着自己姓氏的香包。
厉慧卿说,目前在售的香包,共有 70 多个不同的品种,其中新品有 15 种左右。
△香包工作室现场
幕后:
从八旬老人到 90 后,全村老少齐上阵
那些琳琅满目、新品层出不穷的香包,是如何诞生的?
在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忙碌的身影中,既有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的中老年妇女,又有擅长脑洞大开的年轻人。
85 后厉慧卿是 " 马庄媳妇 ",娘家在铜山区利国镇,从 2008 年嫁到马庄,她就被这里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2016 年,香包工作室成立以后,有过微商和营销经验的她,便渐渐挑起了团队的大梁。
厉慧卿介绍,工作室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而她自己就是成员之一。另外,他们还通过香包创意大赛,征集高校学生的设计稿。
把设计作品变为现实,需要一双双巧手。村里的奶奶、大妈们之中,不乏针线能手。61 岁的夏桂美在这儿上班三年,月入两三千元,而在此之前,她是一名环卫工。" 相比之前,现在的工作更开心,跟老街坊邻居一起,在家旁边上班,还能边工作边聊天。" 夏桂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厉慧卿介绍,香包工作室年纪最大的 83 岁,年轻的有 90 后。香包,带动马庄村 300 多名村民就业,每天固定来上班的村民有 62 人,其中女性是主力。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