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9-02
深晚报道|光明奶牛场“治水”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为有 30 多年生产牛奶历史的老牌企业,光明农场凭借 " 晨光牛奶 " 被市民熟知。随着光明区的发展,光明农场范围内的七大牛场仅剩新陂头奶牛场。8 月 25 日,一场关于新陂头奶牛场水塘改造的会议让这里成为光明治水的新战场。

奶牛场每天废水超过千余吨

一片白顶 " 棚屋 " 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味,走近一看,一大排黑白外衣的 " 大家伙 " 正在大口咀嚼。

▲奶牛们正在吃营养师为其精心调配的 " 营养餐 "。 马思远 / 摄

据了解,目前,光明集团有新陂头、博罗、龙门三大自营奶源基地,共有奶牛 6200 头左右,其中新陂头 2000 头。新陂头奶牛场作为晨光牛奶在光明的唯一一个奶源基地,暂时没有搬迁计划。目前它是光明的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008 年投资几千万元进行翻新,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每年 12 月到次年 4 月是产量高峰期,新陂头奶牛场的奶牛最高可日产鲜奶 31 吨。

每天,这里产生的废水也是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2000 多头牛每个月进食 170 吨进口饲料,不说干粪便,仅尿水这一项,每天就达数千吨。其他废水还包括牛舍地面清洗水、粪便压榨废水等。

原先,动物排泄物多用于种树种果施肥,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场的种植面积在日益萎缩,猪、牛的粪肥农场已无法容纳。

据介绍,几年前光明农场设备升级,投资 300 多万元建造了污水处理系统,经改造,污水自动进入污水无害化管网处理系统,而大部分排泄物通过处理后转化成沼气发电,实现了污物循环利用。

但是,由于使用时间较久,设施较陈旧,加之牛舍区没有做到良好的雨污分流,导致雨天时大量雨水流入废水站,造成废水处理设施负荷过大,出水水质产生波动。随着光明区消除小微黑臭水体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奶牛场这样的生产型企业的污水治理也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水务管养进社区 上千 " 散乱污 " 企业完成整治

从去年底展开的光明区水治理和茅洲河达标攻坚战,光明区全区动员,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全面消黑总指挥部。在一手抓治水工程建设的同时,一手抓涉水污染源管控。

8 月 23 日,光明区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暨茅洲河达标冲刺动员大会。区委书记王宏彬指出,要打一场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并强调了 " 三个转变 ":一是在污染源监管方面,要从以往聚焦重点企业监管转向全域全类别监管,二是推动水环境治理方面,要从工程向管理要延伸转变,三是从巡河道向巡流域转变。

8 月 25 日,新陂头奶牛场水塘改造的会议召开,一系列建议措施也即将实施。针对目前废水处理设施负荷过大导致出水水质产生波动的问题,工程人员建议从牛舍原防雨棚处至奶牛活动去中部护栏处增设防雨棚,另外,奶牛场内原有 1 个面积约 6 亩的污水塘,将改造为废水站应急水池及景观池。

最新的数据显示,从今年 1 月到 8 月,光明区上报省市的 1767 家 " 散乱污 " 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治,创新实施 " 水务管养进社区 ",推动河长从巡河道向巡流域延伸,开展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治涉水污染源。通过整合资源、建管并重,极大提高了治水的系统性、经济性和工作效率。

接下来,光明区将继续以水质目标为导向,以达标论成败,年底前构建完善治污工程、排水管理、面源管控三大体系,确保打好打赢水污染治理这场重大战役。

深圳晚报记者 谷义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