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9-03
深晚领读|《亲历切尔诺贝利》:一本值得重视的记录文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阅读本书之前,大多数人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就只是有所耳闻的程度。而 " 核 " 实在是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太遥远而一直被忽略。

作为这场灾难的目击者、核能专家,作者格里戈里 · 梅德韦杰夫在核爆炸之后就立即开始撰写《亲历切尔诺贝利》这本书,于 1987 年 5 月创作完毕。

梅德韦杰夫之前一直在核电站工作,曾多次参加过有关核电站建设的高层会议。灾难刚一爆发,他就被派到切尔诺贝利,目睹了这场灾难的善后工作。

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梅德韦杰夫对 1986 年 4 月至 5 月间在切尔诺贝利发生的悲剧进展情况的每日记录。在本书中,作者从专业角度阐述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从技术层面描述这场灾难,并讲述了灾后政府部门采取的秘密行动,谴责了设计者和科学家们对核电站的错误计算、来自苏联官方的巨大压力和在事故前后由于缺乏坦诚交流造成的巨大损害。通过描写现场的真实细节展现了亲历现场的恐怖场景。每位被采访人员的证词都透露着无力和绝望,受难人员遭受的痛苦与折磨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 " 核 "。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当人们面对暴怒的核怪兽之时,这些血肉之躯既有他们的优点又有不可忽视的弱点,他们的疑虑和柔弱,他们的误解和英雄主义都交织在了一起。相信所有读过本书的人,都能从作者的笔触中感觉受到灾难和悲伤蔓延的那种悲壮与孤独。

现如今,核能高度发展,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根本不是普通人应该考虑的事情。但通过这本书,读者应该能明白,核能是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

直到现在,核灾难事件造成的可怕影响波及了上千万人,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切尔诺贝利事件无疑是人类的耻辱,是全世界的悲剧,它所造成的伤害直至今日仍未完全消除。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安德烈 · 萨哈罗夫认为,与切尔诺贝利事故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必须贯彻 " 公开化 " 这一原则,包括它的原因和后果。我们必须将真相公之于众。对于影响我们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生命和健康的事情,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也都有权利参与决策,因为这一重要决策事关我们国家以及全球的未来。我个人认为人类需要核能,因此我们必须发展核能,但是绝对要保证安全。这就意味着核反应堆必须建在地下。鉴于此,国际立法提出的要求将核反应堆建在地下的规定应该立即着手准备,不宜再拖延。

史学界评论说,《亲历切尔诺贝利》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记录文件。

《亲历切尔诺贝利》

[ 俄 ] 格里戈里 • 梅德韦杰夫 著

刘建波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年 8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