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时起,海外汉语学者金安平大部分时间都在钻研《论语》这部书,为之痴迷。
当然,一路走来,艰辛程度未尝稍减,但研究也给她带来从未减弱的快乐。求之愈殷,《论语》文意就愈丰富,愈给予知识。《论语》如是,孔子亦如是。金安平加倍努力追寻,夫子的言行风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 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渴望的。我要找寻的孔子不是抽象的概念,他能思能言,以人的各种本能应对世事,而且明白自己的局限。" 这是这位耶鲁思想学者,耗费巨力翻译并评注《论语》的原因所在。
日前,金安平的《论语英译及评注》被引进出版。她把《论语》置于广阔的思想历史背景之中,以集传统解经学大成的刘宝楠《论语正义》为底本,精简地反映了历代注疏探讨的主要议题;同时以西方语文翻译中国古典,展现出跨文化的独特认知。
《论语》不是智慧哲言和奥义知识的集结,而是一部记录孔子生活和教书的著作。尽管只是吉光片羽的碎片,追寻他的声音,仍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 :他对政治的主张、对德行的理解、他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他汲汲以求的理想以及他的无可奈何和局限。这是孔子将自己呈现给世界的样子,也是本书试图让我们看到的。
企鹅经典丛书、中英文双语版
本书包含《论语》原文、英译以及中文评注三部分。《论语》作为重要的中国经典,已被数度译为英文。但大多数的英文翻译却独钟一种解释——十二世纪朱熹的注释。金安平的译本则采取不同方式,她仰仗过去历代学者的注疏,解读出《论语》更为丰富的传统,可称得上第一本注疏本《论语》英译;其深厚的中西学养,使得她的翻译呈现出跨文化的独特认知。
耶鲁大学人文科学史特林讲座教授哈罗德 • 布鲁姆说,金安平克服万难,使我们得以理解圣人的人生、作品与话语。如同苏格拉底与耶稣,孔子留下许多语录,句句蕴含深奥微妙的智慧。金安平协助我们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可说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不同于国内学者的另一种关注角度
在金安平看来,《论语》并不只是哲言的集结,孔子也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金安平努力追寻真实的历史场景,将他置于自身的世界来理解,试图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他的高贵与他的局限。
金安平,毕业于密执安州立大学数学系,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中国思想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卫斯连大学,后任教于耶鲁大学历史系。著有《中国的孩子》、《戴震论孟子》、《合肥四姊妹》、《孔子:喧嚣时代的孤独哲人》。与先生史景迁合著有《二十世纪的中国》。
在蒙田散文英译的导言中,唐纳德 • 弗雷姆告诉我们," 蒙田不易界定。然而这一难题正好指向了答案:书即是人。"。或许孔子与《论语》也是如此。也因此,金安平的《论语英译及评注》值得被关注。
《论语英译及评注》
金安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6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