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江楠 王天驰)" 做天使投资,最难过的不是短期内的投资失败,而是项目在经历了几年的良性发展后,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掉链子。"9 月 3 日晚,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校友天使投资俱乐部主办的 " 天使有话说 " 活动中,来自美国 Skywood Capita 的创始合伙人张啸博士认为,投后管理是天使投资的必须环节。那些因为投资人没有跟上企业的后续发展,而 " 半路夭折 " 的项目非常可惜。
一场火灾也改变不了想赚快钱的心
理工科出身的张啸曾在 IBM 工作九年,深度参与 IBM 全球供应链的改造工作,具有 20 年国内外创业投资与公司运营经验。作为投资界老江湖,张啸认为,投资人投资企业,就像和企业在打牌,当双方交易的底牌你都知道了之后,成功概率才会大幅提升。对于投资,张啸有一个观点得到在场多位投资人的认可。张啸说,投资的基本逻辑很简单,就是低吸高抛,但是简单不等于容易。同样的,知识不等于能力,知道不等于做到,框架也不等于落地。这些简单的逻辑,在实施过程中其实相当复杂。即便你拥有了顶级的资源,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跟不上,那也是无米之炊。
张啸举例说,他曾经投资过一家公司,他们主营业务是手机供应链,营收及利润都很可观。有一年过年,公司创业者突然给他发来 " 求助短信 ",说工厂里的四条生产线被烧完了,问张总能不能救急。实际上,被烧毁的生产线中,一半都是张啸刚给他进口的 " 高级货 "。后来,好不容易被 " 救 " 回来的企业重新开始盈利了,但没过多久,竟然被这个创业者搞黄了。原来,这位创业者是做贸易起家,所以他总想着用钱滚钱,收益最快。因此,他手里很难存得住 " 闲钱 "。这次,这位创业者在他好友的撺掇下,投资了一个产业园,结果不仅没赚到钱,自己的本金也全赔进去了。原本经营得好好的创业公司,受到重创。
张啸提醒企业家和投资人,与其利用投机取巧地方式去获得 " 一时 " 的资源,还不如务实地练好真功夫,才能打造出可以匹配资源的企业级战斗力。
没有激励方案,上市在即的项目就此腰斩
张啸把企业的管理者比作电脑的 CPU,如果底层电路逻辑出了问题,再多华丽的外设也没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营。张啸认为,企业家在管理团队时就要考虑到人性常识,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奖惩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张啸举了一家曾经投资过的南京企业的案例。这家企业有着非常好的产品,并申请挂牌创业板上市,一度在创业板排队进入前 40,上市指日可待。
为了让公司的高管们更有动力,张啸在投资初期就建议创业者可以拿出了一个 15% 的股权激励方案,但是这位创业者并没有采纳。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和款项越来越多,运营环节的跑冒滴漏越来越严重。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撤回了 IPO 材料。而对于创业者来说,终止上市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此前,该创业者曾和其他投资机构签订了 " 对赌协议 ",这可能导致该创业者面临更大的债务危机。
张啸说,这次失败是因为观念的难以改变。实际上,这位企业家已经年过六旬,想要改变一个老年人的观念实在是太困难了。吃一堑,长一智,对张啸来说,还是会和年纪大的企业家谈投资,但是也要看清这个人是否具备 趋利避害的人性常识。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