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贾跃亭辞任 FF 的 CEO 一职,称是为了尽快还债并实现造车梦,这事引起了一波关注。
贾跃亭大概是国内最资深和最著名的 " 老赖 " 了,乐视网也数次登上 " 老赖 " 榜。
就连大家熟悉的 ofo 及其创始人戴威,也在去年 12 月上了失信人名单,被法院下达 " 限制消费令 ":不得坐飞机软卧等交通工具,不能购买高额理财产品,子女不能就读私立学校。更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等。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而网贷行业,则是更多寂寂无名的 " 老赖 " 们盘踞之地。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9 年 8 月 1 日,已有超 42 家平台上报并公示了逃废债名单,涉及超 19 万名恶意逃废债行为人。
19 万名,这才仅是 42 家网贷平台的数据。要知道,截止目前,还在运营的网贷平台有 700 多家,还不包括这些年来累计倒闭的数千家网贷平台。
可想而知,网贷行业的 " 老赖 " 数量之巨。
因而,9 月 2 日,当互金、网贷整治领导小组发文表示,未来会将 P2P 纳入央行征信系统,马上引起了强烈关注。
纳入央行征信的好处
对此消息欢欣鼓舞的,自然是三大群体:网贷平台、平台出借人、其他金融机构。
网贷平台对此政策自然是最欢欣和赞成的。事实上,近些年来,网贷平台一直在呼吁监管出台政策,打击老赖恶意逃废债的行为;也一直期盼能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一样,可以共享征信信息。
网贷平台的诉求目的很明显:打击老赖,遏制和消减多头借贷带来的金融风险。
可以说,多头借债,是 P2P 平台的噩梦。
多头借贷,又称共债,指的是借款人在多个平台同时存在债务现象。一些借款人会在多达几家甚至几十家 P2P 平台同时借款,以这家还那家、借新还旧的循环怪圈来维持自己的债务。
多头借债的风险巨大,因为这类人往往经济能力差,而以贷供贷,一旦出现资金链短缺,拆东墙补西墙失效,所涉及的平台会产生大面积逾期现象。有专家估测,多头借贷用户的信贷逾期风险是普通客户的 3-4 倍,为各平台风控带来极大挑战。
而多头借债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各家 P2P 平台之间缺乏借款人信用信息的共享,信息孤岛造成风控真空。
多头借贷人的 " 共债 " 比例到底有多高?这是监管和平台十分想知道的答案,但因为没有共享行业征信数据,所以一直没有得出过准确数据。
以现金贷为例,早在 2017 年,就有网贷行业人士预估,其共债比例高达 80% 多,甚至有预估为超过 95% 的。可见风险之巨大。
由是,纳入征信系统,一直是 P2P 行业的梦想,这大有利于平台更精准风控,以及降低风控成本。而今,P2P 行业终于看到了这个希望,虽然整个行业已经严重萎缩。
对出借人来说,这个政策也是天大利好。要知道,老赖不还钱,最终赖的可是出借人的钱。由此,出借人对老赖一向是深恶痛绝、不共戴天。
而对于站在 " 鄙视链 " 顶端的银行来说,这也是好消息。因为它可以通过央行征信系统查询到借款人在 P2P 平台的借款情况,从而判断该客户的资质,据此作出业务决策,降低业务风险。
对于央行征信系统来说,也是好事。虽然央行征信系统录入的个人信息已不少,但因为贷款产品画像有残缺,缺失了互联网贷款记录,难以准确刻画借贷群体的多头借贷状况。
征信 " 鄙视链 " 或将缓解
可以说,网贷机构一直处于征信体系 " 鄙视链 " 的末端。
2006 年,央行设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截止今年 6 月,中国已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累计收录 9.9 亿自然人、2591 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 550 万次和 30 万次。
银行是最早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也是该系统最为核心的数据来源。
银行可以应用央行征信系统,帮助自身做贷前审批、风险定价和贷后风险管理。仅 2018 年,21 家全国性银行机构应用征信系统,在贷前审查环节拒绝高风险客户申请 9117 亿元,在贷后预警高风险存量贷款 13028 亿元,清收不良贷款 1594 亿元。
除了银行,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还包括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
就连后起之秀、花名在外的互联网信贷产品,也有不少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比如,蚂蚁借呗、白条借钱、微粒贷、苏宁任性付等。
当然,这其中,主要是因为蚂蚁借呗、白条借钱、微粒贷原则上属于银行、互联网小贷产品,其上报主体分别是网商银行、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微众银行。
虽然目前并非所有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小微金融机构都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但从行业准入上来说,只有主体数量巨大的网贷行业一直被排斥在外。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截止今年 8 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还有 708 家,贷款余额总量 6429 亿元。
直至去年 5 月,中国首家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 " 百行征信 " 挂牌,作为央行征信系统的补充,网贷行业才得以接入百行征信。不过,目前接入的 P2P 平台才 100 多家。
而且,与央行征信系统相比,目前接入百行征信的机构很少,且以小型机构为主。据公开数据,截至 2019 年 4 月,百行征信已与包括小贷公司、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消费金融、P2P 等在内的 17 类 700 余家机构签订了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协议。
不过,随着 9 月 2 日的监管发文,网贷行业将纳入央行征信体系和百行征信,征信体系的 " 鄙视链 " 上,网贷行业终于迎来改变。
在近几年,经常爆出这样的新闻:半年内使用过借呗、京东白条等借款的,银行拒贷的概率高。也有在 P2P 平台借过钱的朋友向笔者反映,因为频繁使用过 P2P 借款,纵然没有发生过信用卡逾期,一些银行的信用卡被停止使用。
凡此种种,深层原因就在于,网贷行业未纳入征信,银行无法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因此只能将这类 P2P 借款高频用户视为高风险人群," 鄙视 " 之、拒之。
有网贷行业专家对笔者表示,随着这一改变,优质的网贷借款人被银行 " 鄙视 " 的情况或可得到缓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