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深圳不断收获国家级 " 政策大礼包 ",向着 " 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 迈进。业内人士指出,在打造 " 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 大背景下,交通流量、产业流量、人居流量聚合的 " 深惠同城生活圈 " 将成为未来湾区发展的一大看点,价值不容小觑。
交通流量
5 条轨道交通互联
通达深圳多个核心区域
厦深高铁开通后,深圳坪山站到惠州南站仅需 10 分钟,每天有超过 15 趟车次;深圳北站到惠州南站,30 分钟,每 15~20 分钟就发出一班车。随着深惠轨道交通的紧密相连,深圳、惠州由 " 双城记 " 转换成 " 同城化 " 的 " 半小时生活圈 " 正在加速形成。
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是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惠州所在的惠湾片区正在打通 " 交通先行 " 的大动脉,主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对接 , 这也与 "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规划 " 不谋而合。据悉,除了在建的赣深高铁,深惠还在规划研究 3 条轨道连接——深惠城际、深圳至大亚湾城际、深汕高铁。加上已经通车运营的厦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预计至少有 5 条轨道交通互联,1 小时内可从惠州到达深圳坪山、龙华、南山、福田等几大核心区域。
产业流量
" 经济圈 " 赋能万亿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显示,2017 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 10 万亿元,到 2022 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将基本形成。有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该区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圈的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对接、协同和转移正在出现。
十年前,深圳前瞻性地提出深莞惠 "3+2" 经济圈,此后这一提法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面向深圳引进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在惠转化。
2016 年,大亚湾提出建设 " 临深片区‘ 1+N ’创新产业集聚区 " 的战略构想,总投资约 111.7 亿元,其中 "1" 指新兴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已入驻东风本田、日上光电等知名企业。"N" 包括科技创新园区、新型创意园区、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园区 6 个集聚区,并对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给予补贴,在发展格局、产业层次和创新能量上,逐渐向深圳靠拢。公开数据显示,2013 年到 2016 年间,深圳企业在大亚湾区投资的工业及商贸流通项目达 53 宗,涉及投资额 100.82 亿元。
人居流量
湾区九城销冠
多家品牌开发商加码布局
在临深区域,惠湾片区作为距离深圳较近的区域,成为深圳人置业最青睐的区域之一," 深圳工作,惠州生活 " 早已不再是一句营销口号,而逐渐成为同城融合的最佳注脚。
惠湾区域楼市销售爆发为 " 同城化 " 提供了佐证。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网站数据、东莞及惠州房管局数据统计,近三年销售数据,惠州一手住宅销售数量维持在东莞的 2.5 倍左右。2018 年惠州楼市成交套数、面积均居大湾区 9 城市首位,接近 17.6 万套。2019 年上半年,深莞惠一手住宅销售总量 9.5 万套,其中惠州 5.6 万套。
" 深圳东进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先行示范区 " 等多重政策利好下,惠湾区域已成为主流品牌开发商必争之地,碧桂园、恒大、万科、佳兆业等均在湾区加码,持续看好未来人居场景。而随着品牌开发商的进驻,高品质人居、高标准物业服务、学校、商业综合体、体育场馆等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加上全方位立体交通," 深惠同城生活圈 " 日臻完善,区域生活价值被持续拉升。比如惠湾区域代表性项目碧桂园十里银滩,超 5 万户业主的滨海大盘,商业、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日臻完善。地产人士分析认为,作为 " 绿色现代化山水城市 ",惠湾区域已成为承接深圳 " 生活向东 " 人居外溢功能的首选之地,无疑也是大湾区生活融合的亮丽一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