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09-11
苏州博物馆建筑元素融入文创小夜灯,你期待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2500 岁的中国大运河上,舟楫往来通南北,带来的不仅是繁华,也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大运河流经江苏 8 市,苏州,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由苏州博物馆授权并与江苏创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合作设计的《织影灯》、苏州丝绸博物馆授权并与高泾泸合作设计的《缂丝人物》元素 - 创新系列获大赛金奖。

△织影灯

《织影灯》是一款小夜灯,它的原型,就是苏州博物馆建筑。而这座已经成为苏州著名地标之一的博物馆,是由享誉全球的苏州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据介绍,织影灯提炼自苏州博物馆的景观之一——石片山。而石片山则是脱胎于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的山水画。织影灯将这片石假山藏于光影之中,从灯中映射出山石紧凑峥嵘的美景。打开底部开关,就像展开了一幅画卷,而灯光就是笔墨,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灯光流动,就好像太阳的东升西落。灯光流动的速度随着灯光的亮度而减缓,忽明忽暗。

" 文创很少采用小夜灯,因为应用场景不是很广泛。而织影灯的设计很精巧,利用光影的变化,在方寸之间浓缩时间变化。"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金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一个成功的结合案例,体现了贝聿铭设计的片石山水的魅力。

△缂丝人物

而另一个获得金奖的作品《缂丝人物》元素 - 创新系列,从缂丝人物中提取瑞禽、如意窗、蝴蝶、牡丹花盆景等中国元素图案,通过二次创作,与笔记本、手机壳、平板壳、档案袋、红包、书签、纸胶带及卡带结合。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关于丝绸的文创,范围比较窄。丝绸很难保存,难以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因此,要想结合文物当年的形象很难。" 金鹏点评道,这是一个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作品,得到了大赛评委会的广泛认可。(图片来自 " 江苏文物 " 微信公众号)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博物馆 苏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