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发生纠纷怎么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涉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案件时,充分发挥行业调解优势,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保障其诉讼权利。近日,南山法院就通过特邀调解组织,为聋哑人覃先生成功调解一宗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及时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让无声世界感受到司法温情。
来自重庆的覃先生是一名聋哑人,与同为聋哑人的妻子在深圳务工,辛苦地抚养一对儿女。8 月 9 日,覃先生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所幸伤情不重,肇事司机垫付了医疗费,但半个多月的误工损失该如何追回?双方曾在派出所进行调解,肇事司机认为应由保险公司承担,但肇事车辆为租赁网约车,保险公司远在北京,联系不便,这让覃先生犯了难。
覃先生到南山法院准备提起诉讼,立案工作人员分析认为案情清晰,争议标的额不大,建议他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接力为覃先生开启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案件委派南山法院特邀调解组织——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进行调解。
面对这起特殊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该中心专家调解员孙江了解到原告覃先生会识字拼写的情况后,决定采用文字交流,并在收案当天发送短信与覃先生沟通,同时积极联系肇事司机取得车辆保险信息。因肇事车辆保险公司在深圳未设立分支机构,调解员通过保险同业公会的网络辗转联系到该保险公司并说明案情,经过反复协调,该公司委托广州的合作机构代为处理本案纠纷。覃先生到法院寻求帮助第九天后,在多方调解之下,各方当事人最终签订调解协议,由保险公司对覃先生误工损失进行赔偿。协议签订后,覃先生牢牢握住调解员的手,表达了无声的感谢。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社会建设,南山法院与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建立诉讼与调解对接长效工作机制。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在南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设立驻法院调解工作室,并指派 1 到 2 名调解员常驻工作室,承担案件的调解工作。双方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作关系以来,已成功化解涉及保险公司的纠纷两百余宗。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王馨 刘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