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70 年前的开国大典,有哪些藏在历史档案里、鲜为人知的细节?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在中央档案馆指导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从馆藏中撷取相关档案和照片,编辑了《开国盛典 194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开国大典档案》一书作为国庆献礼,日前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
△《开国盛典 1949》
《开国盛典 1949》出版,档案汇编内容细致
反映开国大典这一历史盛事的代表性文献,绝大部分收藏于中央档案馆,但二史馆也保存有部分相关档案,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委会(下简称庆祝大会筹委会)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形,从多方面反映了开国大典筹备、进行及其善后工作情况,时间跨度为 1949 年 9 月 20 日至 10 月 23 日。
△庆祝大会筹委会找 6 名抬椅工友
1949 年 9 月 20 日,距离开国大典仅 10 天,庆祝大会筹委会成立,是为了在最后的 10 天当中,做好大典的最后冲刺阶段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秘书处、布置处、宣传部及指挥部 4 个部门。
" 很多人都知道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早在距离开国大典两个多月前就成立了。但‘庆祝大会筹委会’,却很少有人知道,上网搜索,资料非常少见。因为它太小、太细碎,处理的就是最细节的工作。这个筹委会也许名不见经传,但在各个工作当中,也为保障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处副处长孙莉介绍,这部分档案的特点就是非常细致。虽然没有关于开国大典最硬核、最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但包括了筹备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细节工作。
根据该部分档案汇编的《开国盛典 1949》,包含有多份极具价值的珍贵文件,真实记录了庆祝大会筹委会的工作状态,成为开国大典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开国盛典 1949》分为六个篇章,包括:庆祝大会筹委会成立及工作档案;筹备工作重要档案;筹备工作往来函件、通知;馆藏开国大典照片;庆祝大会财务档案;筹委会善后工作等文件。
一页页档案,定格一幕幕细致工作场景
庆祝大会筹委会紧张有序的工作,透过一页页薄薄的档案,一幕幕细致的工作场景再次定格。
" 关于开国大典,大家印象最深的,也许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那是在成立典礼上,接着是阅兵式。然后是人民群众游行活动,一直从下午 3 点持续到晚上 9 点。" 孙莉介绍,二史馆的馆藏档案,透露出其中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
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档案,被编在了《开国盛典 1949》中作为第一件档案展示。那是 1949 年 9 月 21 日,庆祝大会筹委会成立后,庆祝大会筹委会主任聂荣臻致中共中央、华北局、政协秘书处的一份报告稿。这是一份自右往左竖排版的手写稿,落款写着聂荣臻的名字和日期。
△庆祝大会筹委会主任聂荣臻为庆祝大会筹委会成立事致中共中央、华北局、政协秘书处报告稿
还有一份重要档案,是 1949 年 9 月 29 日的 " 北平市市委书记彭真为赶刻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文事致北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便函 "。打印体的碑文旁,有彭真的手迹,内容是:" 请今晚即找工人按此文刻石,明日下午二时后即举行奠基礼。"
" 在安保方面,也有很多细节,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孙莉说,天安门城楼下的防空洞,长时间关闭,里面阴霉异常。档案中提到,为了预防空袭,开国大典之前,需要把防空洞清理干净、消毒。
最漂亮、最喜庆的一件档案,就是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大红灯笼。二史馆馆藏档案里,就有一件图样。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张关于开国大典国旗比例及灯笼数量的便签,标明 " 天安门上是十个柱子,八个灯笼。"
△天安门城楼悬挂开国大典灯笼图样
同时,全国各地都在举办一些庆祝活动。档案中,有一张黑白照片,女工们正在忙碌着——那是开国大典前夕,南京被服厂工人正在赶制五星红旗。
△开国大典前夕,南京被服厂工人赶制五星红旗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供图 )
(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