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9-28
深晚报道|朗读大赛评委、话剧表演艺术家卢时初:全民朗读大赛丰富市民精神世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用声音搭建情感桥梁,用朗读勾勒想象画面。

近日,由市委网信办指导,深圳市互联网行业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喜马拉雅主办,福田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联想集团、深圳图书馆协办,深圳晚报社、深圳喜马拉雅承办的声音巨献:深爱祖国 声动鹏城—— " 中国银行杯 " 深圳市全民朗读大赛暨深圳市民好声音嘉年华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引起广泛关注。

▲朗读大赛评委、话剧表演艺术家卢时初。

或许在每个人心中,朗读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协会会员卢时初来说,朗读是推动美育重要的环节,也是她几十年耕耘之地。日前,深晚记者专访卢时初,讲述她对于朗读的看法,也为读者解读此次朗读大赛。

朗读大赛促进深圳美育发展

于卢时初而言,艺术是相通的。

1956 年,卢时初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开始练习演戏剧。那时的她,除了经常排练,还被老师逼着看了许多中外名著。起初她有些不解,自己是演戏剧的,不是文学专业,为什么要看这么多书。直到后来毕业,她才逐渐明白,看书是为了让演员更好地理解戏中背景和人物情感。" 比如我演莎士比亚的剧,那我得了解那个时代英国的社会形态和政治背景,不然光看剧本,我很难模仿出他们的说话语气和行为举止。" 卢时初解释道。

谈起这场朗读大赛,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卢时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过去,大家都在说扫除文盲,事实上,美育也非常重要。美育是培养大家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卢时初表示,朗读的美育功能源于读物内容。朗读,读的不仅仅是一首诗、一个故事,读的更是这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她举例,当参赛者朗读一首诗,希望读的人能了解这首诗所处的时代和想表达的感情,而并非仅仅停留在 " 读 " 上。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去参与朗读时,他们不仅在读书,更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迎接更多的可能。

此次深圳市全民朗读大赛面向全体深圳市民,征集评选展示一批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感情充沛的爱国主义音频作品,大赛得到了许多关注,市民纷纷上传自己的作品。截至目前,喜马拉雅活动专区和大赛组委会邮箱共收到近 12900 件音频作品,总访问量 800 多万人次,总票数 180 多万票。

越多人参与,也意味着越多的人关注和接触到 " 朗读 " 这件事。" 这次深圳全民朗读大赛的举办,是一个开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朗读,也让更多的人关注美感教育。" 谈起这次大赛,卢时初充满期待。

朗读需要真情实感

大赛颁奖盛典将于 9 月 29 日在深圳举行,届时将现场颁发 150 个奖项和丰厚奖品。作为本次大赛的领读大使和专业评委,对于朗读作品,卢时初有着自己的评选标准。

" 朗读追求的不是普通话多么标准,也不是朗读者多么字正腔圆,朗读主要是讲究真情实感。" 卢时初表示,朗读之前,首先得对作品主题有深入的理解,才能体会作品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普通话只是一种表达手段。她直言,有些朗读者过于追求语音的标准而忽视情感,容易变成 " 有口无心 " 的状态。朗读者要感染听众,必须有感情地去朗读。

这样的感触,源于卢时初的亲身经历。平日里,卢时初会去香港的大学讲朗读课,还作为艺术顾问为香港大专院校普通话朗诵社做指导。

几年前,她为一个朗诵大赛当评委,现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其中不乏各大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佼佼者。然而,当她认真地听完了这些参赛者的朗诵后,不禁有些失望," 虽然那些参赛者吐字发音都很标准,但没有真情实感,仅停留在表面,未能表达文中内容。"

" 真 ",是卢时初对心中理想艺术的追求,也是她对朗读作品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 要真听、真看、真交流。" 卢时初认为,朗读是通过声音去表现一个作品的内涵,朗读一个作品,作品里有风景、人物、有些甚至还有对话,如何用声音为听众勾勒出画面感,则要考验朗读者的水平了。

她介绍,如今上海、北京等地有许多编剧写了剧本,因各方面原因无法发表,于是编剧找来专业的演员对着剧本朗读。这些剧本通过他们的朗读变得活灵活现,放到网络上,很快便火起来。这是朗读所带来的加分项,也是朗读的魅力。

大赛为市民提供精神食粮

此次全民朗读大赛在深圳举行,在卢时初看来,意义非凡。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发展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深圳仅用了 40 多年。深圳如今的成就,也正是中国跨越时代飞速发展的缩影。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深爱祖国 声动鹏城—— " 中国银行杯 " 深圳市全民朗读大赛暨深圳市民好声音嘉年华活动的举行,将展示新中国成立 70 年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此次大赛能让更多市民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他们所朗读的许多作品,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底蕴。" 卢时初笑言,前几日还在电视里看到中国女排八连胜,而让她印象最深的,不是中国女排的精彩表现,而是她们所说的话。" 她们说打这场球想夺冠不为别的,就为了升国旗唱国歌。这让我非常感动,也希望这次朗读活动能让大家在心里竖起国旗,唱起国歌。"

此次朗读大赛不仅掀起了人们爱国的情怀,也丰富了深圳市民精神生活。

" 深圳人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他们需要这座城市提供更多的艺术文化活动。" 卢时初说。

她是这样想的,也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1991 年,卢时初与丈夫共同创立了 " 深圳青少年爱乐室内乐团 "。1994 年六一儿童节,乐团登上了北京怀仁堂的舞台,还代表深圳去中国香港及澳大利亚等地演出。不过,因为缺少经济支持,孩子们年龄也渐长,2001 年乐团解散。

2011 年,应一些家长和老师们的邀请,丈夫王家阳重新 " 出山 ",组建深圳市爱乐室内乐学会乐团,乐团由一群音乐爱好者组成,主要目的就是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播音乐。

在卢时初看来,不管是自己与丈夫的乐团,抑或是深圳市全民朗读大赛这样的活动,都如奔涌向前的浪潮,不断地推动着深圳艺术文化的前进。

深圳晚报记者 唐文隽 实习生 梁炜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